第一十四章 不老長春谷(第2/2頁)

孫向景賞玩這《上陽台貼》多時,才戀戀不舍地交給徐方旭,請他掛在房中顯眼之處,好讓自己日裏多多觀賞。

收了禮物,孫向景的心情好了許多,眾人便也安心,繼續聊天。

此時師娘問道:“看來你們這次去吐蕃,也是無功而返了?”

徐方旭回答道:“也不算無功而返。上師畢竟賜予了經書與殘方,更有箴言告知,想來自有緣法,也是有轉機的。”

師娘聽徐方旭說得這般輕松,不知他在吐蕃得了何等際遇,竟似已將心結解開,暗自歡喜,也不多問,又說道:“你們從吐蕃回來之時,可曾路過大理國?我曾聽聞吐蕃以南靠近大理國的地方,有一處‘長春谷’,住著些長壽絕倫之人,可惜無緣一見。”

孫向景最愛聽這些稀奇事情,便詳細問了,師娘於是又說道:“有書裏說:大理國善巨郡之北、吐蕃以南的高山中,有處地方叫做‘不老長春谷’,那裏的人個個活到一百歲以上,且百歲老人又都烏發朱顏,好似十來歲的少年少女一般。[*2]不過傳說久遠,也不曾有人真正尋得過這處所在。”

徐方旭聽得稀奇,他自幼在長生老人教導之下,讀了許多書籍,所學浩如煙海,頗為龐雜,大理國的史料也是看了不少,但從未聽說過有這種傳聞。當下覺得奇怪,便問道:“不知師娘從哪本書裏得知這個傳聞的,我也去找了看看,若是真有此處,帶向景去上一趟也是好的。”

師娘一時莫名局促,支支吾吾地說道:“時間太久,也不記得了……大概是前朝某位姓査的先生所作的雜書,叫做什麽八部的……實在記不清了。”

徐方旭聞言沉思,自語道:“卻不曾聽說前朝有位姓査的先生……‘八部’麽……那大概是佛經了……”想著想著,竟是著了魔一般,越想越遠,又想起師娘一直神秘非常:她不時會說出些莫名其妙的事物,都是些眾人聞所未聞的;雖是點滴武功不會,偶爾卻能說出些令師父也震驚的武學見解;最神奇的是,徐方旭自小看著師娘便是這般模樣,十幾年來卻是絲毫不見衰老,青春常駐,一如往昔,也是耐人尋味。

長生老人見他想得入迷,怕他又鉆了牛角尖,便岔開話題,又與清平夫人說起那彌勒教的事情。清平夫人這才想起兩位師弟還不知道此事,又將之前種種詳細與兩人又說了一遍。幾人嘴上拆解了幾招彌勒教的功夫,都覺得不可思議。

長生老人說道:“我當年本是得了前朝遺留的《太玄經注》,繼承了其中的武學,包括你幾人的名字也是從這本奇書中思索得來。這《太玄經注》原是前朝奇人所著,後來有一個邪教靠著它也生了些事端,不過記載中那個邪教喚作‘太玄教’,教理也是以道家為主,與彌勒教怕是關系不大。”

徐方旭聽師父說了,這才想起先前在吐蕃遇到的那幫人來,又詳細說與大家。

聽得徐方旭說完,長生老人長嘆了一口氣,說道:“看來天下從此多事了。這兩夥人都是來得莫名,像是與我們大有淵源,行事又不似正道之風,你們日後需要多加小心才是。”

一旁被打得半死的陳風崇不知何時又坐在了眾人身旁,跳出來說道:“卻是無妨。我一年四季到處遊蕩,就交由我打探消息便是,師父放心。”

眾人見他信心滿滿,也就約定由他打探兩教虛實。只是清平夫人看著陳風崇生龍活虎的樣子,不住暗自低語,抱怨師父偏心,不知傳了什麽法門給陳風崇,教他這般命硬。長生老人自是聽見,也不計較,只是微微一笑。

陳風崇先前聽師娘說起長春谷,頗為神往,便又追著師娘仔細詢問。師娘本就局促尷尬,被他追問更是言辭閃爍,支支吾吾,到最後只說自己倦了,起身就要回房。路過陳風崇身邊時,師娘擡起手來,照著陳風崇後腦打了三下,直教陳風崇懵成一個,這才笑著走了。

眾人閑談了一會兒,天色也就晚了,陳風崇和孫向景都有些酒意上頭,長生老人也就吩咐大家自去休息。清平夫人拉著喋喋不休的陳風崇出去,徐方旭也帶著孫向景向師父師娘行禮告退。

他兩人本就是住在山莊中,都有各自的房間,仆從們也早就將房間打掃一新,一切妥當。只是孫向景還是不願意一個人住,徑自跑到徐方旭房中,自己挑選了位置,要徐方旭將他的《上陽台貼》掛好。徐方旭萬般無奈,只得照辦。

夜深寒重,星月齊顯。眾人洗漱一番,各自安歇。

※※※

[*1] 唐,李白《經亂離後天恩流夜郎憶舊遊書懷贈江夏韋太守良宰》、《俠客行》

[*2] 金庸·《天龍八部(世紀新修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