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回 盛友如雲俠劍齊集開封 同仇敵愾群雄共赴武場(第4/5頁)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不覺就到了八月初一這一天。大夥兒按蔣平頭一天的布置,八月初一是正日子,為了不引人注意,眾人分散趕奔蓮花觀,散亂著夾雜在老百姓當中。

單說山西雁徐良、玉面小達摩白蕓瑞,帶著細脖子大頭鬼房書安、蔣昭蔣小義、小俠龍天彪、飛行小太保鐘林,出開封府,過風丘門,在晌午之前就到了。原先蓮花觀的山門前只是一片空地,周圍是小樹林,現在整個被擂台給占了。再看這擂台,高達三丈六尺,與別的擂台不同,沒有梯子。這麽高,又沒梯子,這就要看你的真功夫了,假如連擂台都上不去,那你就甭打擂了。還有,這座擂台十分寬闊,都是用半尺多厚的台板鋪的,讓木匠用刨子刨得溜光,上面鋪著氈子,刷平刷平的。這擂台寬有四丈八,長有五丈二,上面用蘆席搭著頂,翹檐卷脊,金碧輝煌。正中央懸著一塊金匾,用金紙貼的大字離多老遠就看見了,上寫“八王擂”;四個角上掛著宮紗燈,在席棚上並排插著十八面彩旗卷動,顯得十分壯觀。擂台的後面有大紅的幃幕,沒有上場門、下場門。這後台比前面還寬綽,擺著桌椅板凳,是供蓮花觀的人休息、候場用的。前面的廣場,已經擠滿了老百姓。人們知道,這次打擂,是要以八王千歲賭鬥輸贏,這題目就很新鮮啊!

另外,有不少人關心此事,要看一看,究竟是上三門厲害,還是蓮花門厲害;是開封府的辦差官厲害,還是賊寇厲害。因此,這個消息不脛而走,把整個京城和周圍六縣都驚動了,把個蓮花觀圍得風雨不透。郭長達讓全廟的老道都在外面維持秩序,維護蓮花觀的安全,又特地派專人看護八王千歲,恐怕開封府乘亂把八王爺搶走。

單說徐良諸人擠到人群中間,在離擂台不遠不近的地方站住。時間還不到正中午,只好焦急地等待著開擂的時間。

工夫不大,就聽見後台“呼隆隆”地響起了眾多的腳步聲,估計後台坐滿了郭長達的人。又等了一會兒,只見出來個小道士,手裏拿著金鐘,對著台下當!當!……敲了九下。鐘聲傳向四面八方,台下“刷”一下都靜下來了。小道士敲完了一句話沒說,轉身返回後台。

小道士一回後台,接著出來的正是蓮花觀的觀主、蓮花門的總門長郭長達。他今天換了一身新衣服,頭上戴著九梁道冠,一塊美玉安在頂門,金簪別頂,身穿藍綢子道服,圓領大袖,腰紮水紅絲絳,後背量天尺,手持拂塵。他顯得格外精神,胡須梳得刷亮,神采奕奕地來到擂台的台口,把拂塵擺了幾擺,晃了幾晃,大聲呼道:“無——量——天——尊!善哉——善哉!各位施主請了!”本來台下已經夠安靜的了,經他這麽一呼叫,把全場鎮住,更是聲息皆無,再加上郭長達嗓子也洪亮,離得老遠都能聽得很清楚。

他接著說道:“各位!今天是八月初一,也是我們八王擂開擂的日子。我代表蓮花門向各位來賓和觀看比武的鄉親們,表示熱烈的歡迎!”眾人聽了一齊鼓掌,等掌聲落了,郭長達又接茬兒說:“眾位,大概有人不清楚,我們為什麽設這座擂,為什麽又叫‘八王擂’?或者還要問我們立擂的宗旨、比擂的方法。貧道這就向大家交代清楚。為什麽設這座擂?只因為上三門之中出了個赫赫有名的白眉毛徐良,以及近來出世的玉面小達摩白蕓瑞,他們兩個代表著三俠五義、小五義、小七傑,就是說代表著開封府。這徐良和白蕓瑞,既是綠林人出身,卻忘記了綠林的根本,對綠林人遇到就殺,見到就斬,毫不留情;他們為報私仇,對其他門戶的人隨意殺戮,手段殘忍。不說別的,單說我蓮花門,死在他們二人手裏的就不計其數,尤其是死在徐良手裏的竟數以百計!貧道作為蓮花門的總門長,豈能視若無睹啊!但是同徐良他們講理又講不通,所以只能通過擂台來比試輸贏,故此立下了這八王擂。立此擂的宗旨,就是我們蓮花門要與上三門決一雌雄,有他沒我,有我沒他,不是魚死便是網破,為的是讓天下的老百姓,各位子弟、老師,給我們作個見證,看看我們幾個門戶,究竟誰高誰低。另外,這擂為什麽叫‘八王擂’?

大家知道,大宋朝有個八王千歲趙德芳,這老頭兒沒事兒到外面化裝私訪,結果被我們發現請進了蓮花觀。我們的意思,打算叫八王千歲一碗水端平,給我們兩家解解糾紛。

哪想趙德芳年邁昏庸,不辨是非,一口咬定說開封府、上三門做得對,指責我們蓮花觀無是生非。因此,我一怒之下把他囚禁在蓮花觀,開封府三番五次來要人。怎麽辦呢?

我就立下這個擂,如果開封府贏了,我們把八王爺送回去;如果開封府、上三門不是我們的對手,對八王爺,我們是殺剮存留,任憑自便。下面說比武的方法:這次立擂,東道主是蓮花門,也請了其它門戶的一些朋友來幫兵助陣。打擂的主要是開封府的辦差官和上三門的人;倘若有人樂意給他們幫忙,我們也不拒絕。除了我們兩家之外,就是看熱鬧的鄉親百姓,要是有興趣,願意登台獻藝的,我們也歡迎。不過想要登台,你可得先把命豁出來——這地方,打死人不償命!因此我奉勸鄉親們,但凡能不登台最好別登台,你就站腳助威得了。現在,就開始打擂!”郭長達說完了,一揮拂塵,返歸後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