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佛光盜影(第5/8頁)

永樂帝寧可撥軍隊給梅玉,建立都護府來護衛聖光寺,卻不準聖光寺自己建軍。

所以建文本人也同意遷寺到暹羅,那兒不但有龐大的軍隊保護,而且三兄弟也可以經常見面。

建寺工程進行很快,因為梅玉還著令韓氏姐妹,發動了近萬苗人幫忙,他們的工資要求低,又乖又聽話,韓玉玲以總降頭師的身份下命令,他們更聽話了。

西南各大邦都貢獻了建材和金銀,尤其是交趾,王夫藍紹光戰死,梅玉遣回了部分降卒,女王嚇破了膽,派了四位朝中元老,帶了難以計數的明珠珍玩,上獻給梅玉,請梅玉饒恕他們。

信中說得十分可憐,藍紹光之所以成為交趾王夫也是強行為之的,藍氏挾祖上之余威,手下兵勇將廣,而且早得在交趾下功夫,使交趾國內間諜充斥,早已是藍家的天下了。這次藍紹光出征,把他的勢力全帶走了,又全部為梅玉所滅,女王才得以整頓朝內,重定天下,驅除藍氏勢力,這都是拜梅玉所賜,所以特致無上謝意。

信上如是說,那四位元老也是如是說,梅玉也就算了。他相信這也是事實,否則以交趾那等小國,也不可能有那麽大的膽量,敢與天朝抗拒。

因為梅玉此刻的身份是大明朝的西南都護使,交趾女王居然遣侍女行刺梅玉,那可不是私人的行為而是向大明朝廷挑釁了。

那一筆貴重的禮物,他倒是全數收下,放在聖光寺的大殿中,益發襯托出金碧輝煌的莊嚴氣象。

聖光寺聖僧入駐是苗南的一大盛事,各國的國君和西南大小一百多個夷邦酋長都來祝賀叩詣了,一方面是進聖憎,另一方面也來進詣梅玉,向大明朝廷表示效忠。

就這麽熱熱鬧鬧地過了十來天,各邦各國的君王和夷酋們也都分別回去了。

聖光寺中卻出了一件大事。

供奉在大殿中的一尊綠玉佛像卻莫明其妙地失蹤了。

這尊佛像雕成於隋代。系名匠選取了極品翠玉,刻意精心雕鑿而成。通體翠綠,高二尺四寸,寬一尺六寸,重約五十斤,晶瑩奪目,價值連城。

這尊佛像是聖光寺初建時,由太祖洪武帝所賜,一直被視為鎮寺之寶,也是聖光寺榮耀之象征。前些日子各邦君王來儀,都是先禮佛祖,後參聖僧,禮的就是這尊綠玉佛。

偏偏就是這尊佛像失蹤了,是誰拿走了呢?

佛像是在嚴密地保護中的,從緬甸請到暹羅,是由李珠親自乘象蠻陪著,前後有百名甲士護衛,比聖僧建文的護衛還多出了一倍,到了新的聖光寺後,立刻被安放在大殿中,有四班會武的僧侶,不分日夜的誦經保護,也差不多是一直在目光注視下,怎麽會失蹤呢?

那經過也十分離奇。首先是在前三天的一個夜晚,那尊玉佛常會由身上冒出彩霞,凝結在頭上,形成一圈佛光,使得值夜誦經的僧人們見了,以為是佛祖顯聖,大家一齊跪在地上膜拜不止。

第二天,他們將此事票告聖僧過,建文帝半信半疑,卻沒有太在意,他在意識中,總沒忘記自己是中原天子,是天生的聖人,佛祖顯聖,也稱不了什麽了不起的神跡,據說太祖皇帝朱元璋,少年時曾流落在報皇覺寺裏做小沙彌,每天淩晨,要掃大雄寶殿,佛祖兩旁,有許多泥塑的金身羅漢,每當太祖掃到那兒,那些羅漢們都會自動地走過一邊,以方便他打掃角落的所在。

這故事是國師劉伯溫所創,故意著人在市井茶坊中廣為流傳,來表示太祖的與人不同處,以掩飾太子的出身寒賤,因為在那個時候,人們的思想還是很封建的,雖然有英雄不論出身之說,但貴為天子,仍然不能太將就的,像太祖幼時,與人牧豬為奴,入寺為僧等,都是有失尊嚴的。

建文帝在幼時也聽說過那些傳說,當時並不相信,也認為是人為的渲染,現在聽得那些僧侶們如此傳說,心中有點歡喜,但也有點懷疑是不是那些僧侶們故意說出來,使百姓們加重尊敬,也使他們的地位重要一點。

因為有四班高僧們輪流誦經,就是他們這一班有所見,豈不是他們特別有佛緣,得蒙佛祖慈航呢!

如是喧騰了三天,並無異征再出現,大家也就冷了下去時,卻又再現,還是在半夜裏,據一個高僧說,他看見有一朵祥雲,由玉佛頭上冉冉升起,升到大殿正梁上時,爆開成為一朵金色蓮花,懸在半空。

這時金光大盛,眾僧一齊跪倒,合十口頌佛號,而空中的金蓮也發出了撲鼻的異香,他們都看見了那尊玉佛化成一丈二尺高的法身,朗聲道:“吾佛為宏揚佛法,乃自降法身,結緣人間,歷時千載,而今功德圓滿,吾佛當西歸,爾等諸比丘僧,諸善男女,有緣目睹,速面向西方下跪,口誦佛號,閉目送吾佛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