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帝宛風雲(第5/7頁)

陳守言沉聲道:“一開始是沾了你的光,皇帝因為我是女婿,才把這禁軍統帥給我幹,可是幾年下來,我把禁軍調理得有聲有色,那可是我的本事,你愛信不信,沒有了你,皇帝馬上會把另一個女兒嫁給我,這個職位固不能由外人擔任,也不會由第二個人擔任。”

長樂公主立刻叫罵開了:“陳守言,你這王八蛋,原來你沒安好心眼兒,跟長安那妮子勾搭上了,借機會把哀家撇開。告訴你,沒這麽容易,哀家死也不會叫你如願的,怪不得你最近不回家,反而常往宮裏跑,原來是去跟長安那騷蹄子鬼混了……”

她的話越罵越粗,罵得陳守言臉都紅了,但他也只有嘆口氣,吩咐把她關起來,嚴加看守。

帝威難測,在皇帝沒作表示前,誰也不能把她如何?不過陳守言卻十分合作,居然協助張輔,找到了長樂公主很多其他不法的證據。

她是個很貪心的女人,尤其看不得別人有好東西,有些官兒們知其所好,弄了些新奇珍寶來孝敬,所以她包攬獄訟,賣官鬻爵,什麽事都幹,甚至於還故意造成冤獄,以便侵占人家的東西。

這些事她自己辦不了,自然在府中有幾個狗頭軍師幫她出主意,陳守言對這批家夥深惡痛絕,所以一個不留,統統抓了起來,交給張輔去處理了。

張輔用了兩天工夫,把大小事情都整理出來了,卻不敢公開地啟奏,袖著一堆證據,夜入宮中,密奏皇帝,因為有幾件案子,竟比盜取梅玉禦寶還要嚴重,認真辦起來,長樂公主有十顆腦袋也不夠砍的。

皇帝也大為震驚。連聲怒罵道:“該死!該死!想不到這個賤婢竟如此大膽妄為,難怪陳守言在朕面前一再說她不守本分,朕想他們最多是家庭糾紛而己,還勸他小做忍耐,哪知竟會如此重大。”

張輔這才知道陳守言曉得這些事了,只是不便告訴皇帝而已,這次他對自己大力支持,原來還是有目的的。

案情太大,已不是謀取梅玉的項鏈那麽簡單,但是公開辦起來,皇帝的面子就太難看,他不在乎處分女兒,卻不能容許她犯下這麽多、這麽大的罪。

長樂公主賜藥自盡,罪名還是盜取禦寶,卻把梅玉嚇了一大跳,尤其是從皇帝手中再度取回項鏈時,見皇帝居然含著淚,他也不知如何是好了。”

梅玉在京中又住了半個月。這半個月內,他似乎成了京中最有權勢的人,每個人見了他都是又驚又伯,那是因為長樂公主的原故,宮中傳出消息,公主賜藥是由於授意掠奪梅玉的禦賜重寶所致。

皇帝居然因此賜死他平素寵愛的公主,由此可見梅玉的帝眷之隆了。

但是這也使大家迷惑,因為梅玉是建文帝的拜兄弟,前幾年還亡命江湖,證明皇帝並不是真喜歡他。

所以梅玉在朝中的地位是個謎,一應酬酢,人家不敢不請他。請了他之後,卻又費盡苦心,為陪他的客人傷腦筋。

只有指揮使鄭文龍和龍驤衙都統領張輔兩個人可以跟他有說有笑,談得上話的。

可是這兩個人主管京中的密探,也是神鬼皆愁的人物。平常,人家寧可遠遠地躲開他們,現在卻要千方百計地去邀請來賞光,席間,連談話笑諺都受了拘束,真是苦不堪言。

駙馬陳守言依然炙手可熱,本來,有人看到長樂公主賜藥,對他的地位,未嘗不動心過。不過有幾個老臣才在皇帝面前稍露口風,挑了他一點小錯,就受到斥責,聰明人立刻就不再開口了。

賜死的公主沒有大硷,也不必大事鋪張,就在擯後的第七天,皇帝下旨將幼女長安公主下嫁陳守言為續弦。

婚禮並不鋪張,只是半付鸞駕,將長安公主送到公主宅第,兩口子交拜天地,入洞房後,雙雙到宮中謝恩。

這也意味著一件事,陳守言才是皇帝最喜愛信任的人,長樂公主的兇蠻固然聞名京師,長安公主的美艷溫嫻也是京師知名的,很多大家公子都在鉆這個門路,甚至於有人托人情到宮中的後妃去說項。

皇後就為了自己的兩個親戚子弟向皇帝提過,但皇帝一口回絕。而且說自己早已相準了人,到時候自會宣布,叫皇後不必再為此操心。

皇後碰了壁,其他人自然也知道了,皇帝已為長安公主相準了駙馬,自然沒人再去碰一鼻子灰了,但也在紛紛猜測是誰家兒郎有此福氣。

但誰也沒想到陳守言身上去,因為他已經有長樂公主,一直到皇帝宣布了他們的婚事,大家才恍然而悟。這是皇帝早就許給陳守言的,當初將長女下嫁,就是為了使彼此的關系更親密而不是恩寵提拔。

長樂公主兇而且悍,皇帝一開始還管教壓一壓,後來就懶得管了。長樂公主若是聰明的,就該知道收斂一點,可是她依然故我,而且每況愈勝,那時皇帝與陳守言已經有了默契,大家都在忍耐等徐,等侯長樂公主實在鬧得太過分的時候,再由陳守言黜妻,皇帝將以制裁,大概總是幽禁深宮,靜居思過,哪知長樂公主闖的禍太大,賣官鬻爵之外,還幹擾司法,造成了大冤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