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卷 天之正道 第五章 怒者道之勤(第3/10頁)

故事講到了緊要關頭,碉堡外腳步雜杳,那位趙教頭終於趕來了。傳令來來去去!想來隨時都要動手,陸孤瞻面無容情,只舉起手來,示意眾人把故事聽完。

“童言無忌,卻也說出了心裏話。天下安定了,卻為何還要供養這不事耕作的家夥?大家越想越迷惑,想起自己年年要向這人磕頭叩拜,心中更是不平。於是第一聲附和響起,有人呼喊道:‘是啊!太沒道理了,坐享其成的家夥,不就是土匪嗎?’孩子急了,老婆氣了,第二聲,第三聲,聲聲附和有如排山倒海,逼得長老們噤默難言,面對發怒的百姓,他們真不知該怎麽解釋,畢竟野獸已經給捕殺了啊!

“英雄被捕了,罪名是不用他了。人間不需要那麽強的東西,大家都吃飽了。”

眾人聽得故事如此進展,不由微微一驚。陸孤瞻凝視堂下眾將,靜聲又道:“宰殺了北海蛟龍,砍爛了南山猛虎,人間最後一害也被縛入刑場。英雄被處死了,他的妻子裸體示眾,他自己則被剝皮分屍,扔到異鄉大樹下,永世不得返回故土……”

悲戚的故事,讓人禁不住想哭。碉堡外的兵卒受了感應,無不哽咽啜泣。堂內眾將能高升到校尉,多半鐵石心腸。一名將領嘴泛獰笑,起身便道:“姓陸的,屁放完了麽?”陸孤瞻閉上雙眼,搖頭道:“別急,故事還沒完……因為……

“英雄的兒子回來了……”

一眾武將聞言吃驚,莫不擡起頭來。

“不同於慘死的父親,他不再逞英雄。他帶著百萬餓鬼過境,即將昭告世人,他是魔。”

魔字一出,堂上眾人俱有不安之意。陸孤瞻凝視眾人,靜靜又道:“魔者也,天下孕生之物。人們既然舍棄了第一個英雄,破棄他所信仰的道。他的兒子就不會再走父親的老路。不做傻子的他,和百姓一樣精明厲害……不過他和凡人有點不同,他是英雄,他有父親傳下的智與勇……”故事說完了!眾人面面相覷,心下俱有寒意。陸孤瞻望向堂下眾將,總結道:“由是乎,人間就成了今日的模樣,戰火四起,萬民涼薄,危害天下蒼生的不再是獅子老虎,而是我們自己。自今而後,人間起了大殺戮,連神佛也無法收拾了。”

猛聽一名將領喝道:“他媽的陸孤瞻!你究竟想放什麽屁,明白說吧!”

陸孤瞻搖了搖頭,淡然便道:“本朝第一個英雄,便是秦霸先。他是仁義使徒,也是忠勇烈士,可他所篤信的志業卻遭天下人破棄,終讓他慘敗於神鬼亭,死法極慘極冤。”說到此處,一雙神眼森然吊起,瞪視著滿堂將領。

眾人啞口無言,全都懂了。秦霸先若是第一個英雄,那第二個英雄不就是……想起那西北七十萬叛軍之首,天下罪人共主,眾人面色一變,全數安靜下來。

“霸先公一意孤行,致為奸人所趁,固然死不足惜……但他因仁義而死,那就不再是一家一姓的小事了。”陸孤瞻嘆了回氣,幽幽又道:“試想行仁義者受天罰,還有誰願成仁盡義?非只秦仲海見到了父親的死,連那江充、劉敬、柳昂天、卓淩昭、楊肅觀、伍定遠……天下每一位英雄豪傑都親睹了傻子的下場。諸位,你若也是英雄,你會怎麽做?”

此言一出,堂下噤若寒蟬,竟無一人回話。陸孤瞻長嘆起身,他目向上蒼,輕聲道:“當年霸先公死於神鬼亭時,天下便已注定了這個面貌。如今大賢已死,正道已崩,當普天下人人信奉強生弱死的那一刻,我佛必會呼應大家的期盼,誕下一位最後的強者,過來收拾我們每個人。”說到此處,須發俱張,淚水滾滾而下,悲聲道:

“諸君!這場誰都逃不掉的劫難,就是輪回道上的罪與罰啊!”

※※※

大道破滅之後,天下必有大災。孔丘言仁,卻為春秋諸侯所共棄。當那些驕狂君主逐出仁者之日,何嘗曉得戰國之火正悄悄燒入門來?而不恥言仁的他們又何嘗能夠想見,那苦口婆心的孔老瘋子或已親眼預知:最後強者始皇的崛起之日已在眼前?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大儒已死,人間不憐弱小,所以戰國君王盡殘暴。只因強生弱死,物競天擇,所以全天下最嗜血的始皇得以脫穎而出,從容殺戮六國每個後人、每個輸家……自此九州化煉獄,全天下連同始皇在內,一同領受那輪回道場的“罪與罰”。

“罪與罰”,便才智高絕如贏政,下令屠殺儒生的那一刻,不啻也謀殺了自己的滿門。儒生奉信仁義,卻得慘死以報。忠義如此下場,後世遂無一人舍身護道,滿朝更無一字仗義之言,致令日後趙高囂張狂妄,指鹿為馬,而舉國噤默以對,終使子嬰受虐,大秦十五年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