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集 渤海篇 第九章 邊塞鏖兵(第3/4頁)

“撤!”秦武通整隊後,知道大勢已去,立刻率領殘兵向著朔州北門敗退。

看著陷入一片潰敗的唐朝兵馬,鋒傑輕輕地一揮馬鞭,漫不經心地說道:“全軍突擊,攻打朔州城!”

※※※

朔州城陷入了一片火海,秦武通率領殘兵勉力在朔州城堅持了兩天一夜,終於在第二日的夜晚被突厥大軍攻破了朔州北門。

緊接著西門和東門相繼失守,突厥騎兵潮水般湧入朔州城的大街小巷,和守城的唐兵展開激烈的巷戰。南門在突厥人日夜不停的輪番進攻之下也終於淪陷,副將郭達泉力抗敵兵,緊守崗位,英勇犧牲。

秦武通率領著三千殘兵,在吳孝榮的協助下,拼死殺出重圍,向著代州方向倉皇逃去。

※※※

兩儀殿內,李世民精神振奮地來到禦案前,手裏高高舉著兩份奏折,興奮地說道:“眾位卿家,可有人猜猜朕手中的兩份加急奏折裏都寫些什麽?”

丞相長孫無忌察言觀色,微微一笑,走出班列,施禮問道:“陛下,是否是東突厥所來的降書順表?”

李世民仰天大笑,朗聲道:“如此豈非無趣得很?”

此時尚書左丞魏征的臉上露出會心的微笑,走出班列,施禮道:“陛下,是否是東突厥大軍已到雁門?”

李世民渾身一震,露出由衷的激賞之色,贊道:“還是魏卿最知我心事。不錯,自渤海國被東突厥盤踞,大群國民向南逃難,我日思夜想,就是在猜測突厥人到底何時南侵,從哪路南侵。如今,再也不用我憂慮,他們自己已送上門來。”

他將兩份奏折放到禦案上,拿起其中一份,道:“這是朔州都督秦武通的告急文書,突厥人雄兵十萬盡抵朔州。和我們這些日子以來估計的突厥大軍總數相差無幾。可以肯定,在渤海國耀武揚威的突厥人絕不會多過三萬人。因為突厥國內南降者眾,十六萬人已經是他們能夠動員的極限,除了留守定襄的三萬人,攻打渤海的三萬人,那少去的十萬人已經盡數來到了朔代二州。”

他舉起第二份奏折,道:“這是代州都督張公瑾的加急奏折,在裏面他言道朔州失守,秦武通率領三千殘兵敗退。他擅作主張,聯絡了幽、易、恒、並、汾諸州兵馬,會兵十萬,已經向朔州諸路齊發,邀賊歸路。”

兩儀殿內一片低語之聲,都對張公瑾的大膽果斷議論紛紛。

魏征再次走出班列,朗聲道:“張公瑾此舉雖然頗為突兀,但是軍情緊急,將在外若不能當機立斷,則動輒貽誤軍機,造成損失。如今各路人馬及時出動,張將軍功不可沒,臣認為應當嘉獎。”

李世民微微一笑,道:“魏卿此言甚合朕意,但是我卻仍要將他罰俸一年。”

魏征一怔,問道:“張將軍並無小過,為何有此一罰?”

李世民坐回禦案,笑道:“張公瑾必然在朔州被圍的當日收到秦武通的告急文書,卻遲了兩日才發兵救援,這是何意?他是想等到秦武通勢窮力窘,才趕赴救援,這是要向朕顯本事來著。”他的神色忽然一正,冷然道:“所以我才有如此處罰,以後諸公當以此為戒。”

此話一出,在場的文武官員俱都心悅誠服,紛紛點頭稱是,只有魏征若有所思地默然不語。

李世民又道:“兵部尚書何在?”

李靖神色一凜,走出班列,朗聲道:“臣在。”

李世民道:“給你五天時間點齊兵馬,明日中朝我會下檄文正式討伐東突厥。等到東突厥兵馬一被擊退,我要你立刻發兵定襄城。”

李靖洪聲道:“臣遵旨。”

李世民袍袖一擺,朗聲道:“退朝。”

※※※

秦武通逃到代州雁門關前,終於和出關來援的代州都督張公瑾合兵一處。

張公瑾催馬來到他的馬前,高聲道:“秦將軍,張某相救來遲,還請恕罪。”

秦武通滿臉慚愧,將大刀往背後一橫,道:“短短兩日便失了朔州,秦某實在無顏見兄。”

張公瑾道:“秦將軍不必煩惱,就讓你、我二人在這裏阻一阻賊兵。幽、易、恒、並、汾諸州兵馬不日就會到達雁門,到時候大敗突厥,自會有將功補過的機會。”

這個時候,突厥人馬在鋒傑的率領下,盡起騎兵,日夜不停地追到雁門關前。

張公瑾和秦武通剛剛合兵一處,才聊得幾句,已經看到突厥人遮天蔽日的旌旗從地平線上升起。

“突厥人來得怎生如此快法?”張公瑾吃驚地說。

秦武通道:“這次突厥人的首領精通兵法,再加上人馬眾多,張兄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