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黃雀在後(第4/8頁)

“哦?”春老對眼前這年輕小夥子有點刮目相看,但那也只是一瞬間的事,轉而笑道:“嘿嘿。只要有我老頭子在,只怕你難動白姑娘一根毫發。”

“正是。所以晚輩才想先殺了閣下。”

劉畢再不遲疑,橫劍當胸朗聲念道:“子曰:大學之道……”

“在明明德。”

“在親民。”

“在與至善。”

六十四個儒家弟子聽主事者誦念口訣發動劍陣,立即按部就班的隨著劉畢、戚戒濁、談直卻三人同聲朗誦大學之道的三個綱要,同時腳下足踏方位分作八處,八人一列,一列八行,與春老對峙。“這……是八佾劍陣?”春老說話的聲音剛開始有些發抖,但很快便恢復了一派大宗師的口吻:“好好好。聽說遭八佾劍陣圍剿者,至今尚無活口。難得你們這麽瞧得起老夫,老夫今日倒要領教領教。”春老雖是這麽說,但事實上他就算不想領教也是不成。原來八佾劍陣一旦發動便如海潮拍岸,非要將岸上之人卷走方能罷休,於此之間,莫說是岸上之人無可逃之機,就連使劍陣之人想要罷手也是不能。

傳說這八佾劍陣乃是孔子門下七十二賢弟子中個,有一位精通武功之道者,他徹想“天方地圓,人道熟大”之時,豁然了悟,便於一夜之中,依著孔子所講述的大學之道創建了八佾劍陣。劍陣中蘊含著大學三綱八條目的精神,明明德、親民、止於至善三綱乃由儒家黃帶弟子擔任,專責領動劍陣;而格物、致知、誠意、正心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八條目,則由行首的黃帶弟子或褐帶弟子兼領或擔任。六十四名弟子,分作八行,按照“止”、“定”、“靜”、“安”、“慮”、“得”六字要領,每一種要領中便有一十八中變化。八佾劍陣初時定要六十四人方能推動,後經歷代幾位儒家掌教再三琢磨推敲,才另行變化出或三十六人、或一十六人的劍陣使法,於此不多贅述。

“慮而後能得!”劉畢口令一下,八列儒家弟子當即由方轉圓,像八個陀螺或疾或徐、亦疾亦徐、不疾不徐、疾徐相倚的轉將起來,六十四柄長劍化作八團劍光前後刺向春老脊背、肩頭、心口三處。春老縱橫江湖四十余載,情知今日兇險已極,絲毫不敢托大,一出手便拿出看家本領連拍八記江空石掌,掌力之淩厲只帶得地下殘樹沙沙作響,這幾掌拍將下來,縱是沉在江中的石頭也要給它拍碎了,談直卻為了避其鋒銳,變招喊道:“靜而後能安!”八列弟子隨即聽令,在談直卻、戚戒濁、劉畢、楊安遠、韓馮、孫立樓萬勃盧等八人的帶領下開始向春老前後方散開,談直卻、戚戒濁、韓馮、孫立樓帶頭所領之格物、致知、誠意、正心四列向前跨出或一步、或五步、或七步之後回身出劍,而劉畢、楊安遠、江昭泰、萬勃盧帶頭所領之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四列則後退或二步、或四步、或六步、或八步之後挺劍而出,正是八佾劍陣中的一招“不舍畫夜”,六十四名弟子姿勢或異卻是整齊劃一,宛如一個八臂之人,同使八劍同時攻向春老身上八處要害。春老見劍招厲害,自己手中又無兵刃,遂不敢抵抗,只得施展輕身功夫在劍圈中左閃右避,只盼望能找到空隙,先殺死一兩名儒家弟子再說。

劍陣發動後便如綿綿江水,轉瞬間便變化過八、九招,春老仍是窺視不出八佾劍陣的要義,只得不停地在圈中遊走,或以澎湃內力逼退劍陣的攻擊。戚戒濁已數次施展這八佾劍陣與敵人對陣,每一次都在敵人身上戳得幾百個孔大勝而歸。此時他見春老踢起地下樹枝權充兵器,借以撥開了萬勃盧等八人的攻擊,便知春老窺探不出劍陣要訣,心生懼意,想借兵器格擋長劍來勢,好節省自己的內力損耗。戚戒濁忍不住嘲笑之意,大聲說道:“虧你這老賊名頭響亮,還不是與常人無異。能以樹枝代劍又怎樣?不過多活一時三刻罷了。今日累也要把你累死在這兒。”按春老素日習性,哪能容人這樣跟自己說話?只是八佾劍陣著實厲害,他既要遊走、又要防禦;既要反擊、還想窺探出劍陣的破綻,實是沒有功夫與人鬥口。此時,白芊紅早已隨後趕來,見春老被八佾劍陣圍困情況危急,也是一籌莫展、無計可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