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恩清義絕(第2/3頁)

龍鷹淡淡道:“武三思?”

太平公主雙目奇芒乍閃,盯牢他,緩緩頷首。

龍鷹從未見過太平這樣的目光,像兩顆深黑的珠子似的閃爍著,有種不達目的,誓不甘休的意味,且不顧一切。

龍鷹醒悟過來,太平公主的改變,比他想象的變得更厲害。宮廷的女人,本就沒一個是正常的。權力是令她們改變最強大的催化力,絕對的權力,也使她們絕對地改變。

問題出在李重潤的遇害,等於拔開了收妖葫蘆的塞子,釋放出有資格和有野心者心裏的妖魔鬼怪。

於韋妃和太平來說,武曌作出了女性掌皇權的示範。

關鍵仍在李顯的顢頇無能,爛至不能再爛。太平另一兄長李旦,不會比李顯好多少。太平遂認為維持大唐李家天下的重任,落到她的肩頭上。

際此女帝傳位的當兒,太平與韋妃的權爭已經開始,太平藉著與龍鷹的特殊關系,先發制人,利用龍鷹對武三思的憎恨,請龍鷹出手殺武三思,去韋妃的爪和牙。

太平公主未說出來的提議,對龍鷹有很大的誘惑,假如武曌真的過身,他定會這樣做,然後一走了之。可惜,現時為完成女帝最後一個願望,而此願只能在皇朝順利和平的交接下方能實現,龍鷹沒法作出這般的選擇。

龍鷹長身而起,淡淡道:“此事沒得商量,公主請回。”

太平公主默默注視他片刻,沉聲道:“機會就在眼前,錯過了永不回頭,你不為張相等著想,也該為天下萬民的福祉重新考慮本殿的提議。”

龍鷹看著個陌生人般瞧她,一個剛為了名位、權力不惜犧牲“情郎”的女人,轉過頭來曉之以大義。

輕描淡寫的道:“公主這番話不無道理,卻選錯說話的時辰,如在前天首次見小弟時說出來,我們間將是另一回事。”

說畢不顧去了。

李顯到仙居院見武曌的人選,經過了仔細的考慮。由於雙方的關系仍處於曖昧不明的情狀,安全置於首位。

與龍鷹在校場比武的七大高手,除離去的破立大師外,全體到場。補上破立大師的空缺,是韋妃的義妹妲瑪夫人,這七個人,乃目前東宮集團最能拿出來見人的頂尖級高手,實力強橫,該足可應付任何突變。

武將尚有李多祚、李湛二人,後者為左羽林將軍,論武功,在宮禁內僅次於李多祚,故能入選。

李氏子弟,當然以太子李顯為主,此外還有“相王”李旦和太平公主。

武氏子弟為武三思、武攸宜二人。

朝臣則是今次發動政變的骨幹人物張柬之、姚崇、敬暉、袁恕己、桓彥範和崔玄暐等六人。

總共二十人,剛好是龍鷹允許的人數。

來前他們想得周詳,除龍鷹和符太外,將離宮後一直沒現身的“僧王”法明計算在內,頗有萬無一失的穩妥感覺,可是當進入仙居院的主殿,見到立在武曌後方的四人裏,竟有個形相獨特、仙風道骨的“天師”席遙,認出是他或認不出他者,心中均涼了半截,太出乎意料之外了。

論名氣,席遙幾可與法明看齊,乃現今公認的道門第一人。退隱南方前,更是西都長安舉足輕重的人物,宇文朔、宗楚客、武攸宜雖與他沒有交情,都曾見過面,亦最不理解為何這位孤傲不群、道門遊仙級的人物,竟會出現在這裏?

席遙現身的震撼,立即打破了實力的平衡,不認識席遙者,如楊清仁等,亦從其立姿氣度,瞧出他功力不在法明之下,再不若先前般有把握。

龍鷹打出席遙這只棋,立時將對方的氣焰壓下去。不論法明或席遙,非只是擁有絕世藝業那麽簡單,更使人驚懼的是對佛門、道門和民眾的影響力,配上龍鷹,實為揭竿起義的無敵組合。

張柬之等朝臣被暗中通知後,莫不色變。

女帝躺在殿堂北端高起一級台階上的長臥椅裏,擁被閉目,容色蒼白憔悴,沒半點血色,比之以前的明艷,似衰老了數十年,令人毫不懷疑她正危在旦夕,隨時駕崩,榮公公貼身何候。

李顯的表現相當不錯,雖然發抖,但並不顯著,沒有牙關打震,領著各人直抵階下,下跪道:“孩兒向母皇請安!”

眾人一起隨他下跪,李顯右邊的李旦領眾人頌道:“聖神皇帝萬歲萬萬歲!”

立在武曌臥椅後右側的龍鷹,瞧著跪滿階前的眾人,心中不無感慨,耳鼓內響著對皇帝的例行祝頌之詞,比對起女帝“病重”的情景,充滿諷刺的意味。每一個人都有追求,皇帝追求的,正是他們永遠不會得到的“永生不死”,武曌可以是唯一的例外嗎?

女帝的眼皮微動一下。

榮公公單膝著地的湊到她耳邊,喚了兩聲“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