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9章 偏愛(1)

白桑吉一鳴驚人。

這場重頭戲,他不但一次就過,而且得到了導演組所有大導演的交口稱贊。尤其是他以元愷體隸書寫出詔書全文的場景,讓這些導演深感意外,然後就如獲至寶。

歷史上,劉元愷在琴棋書畫上都達到了大宗師的級別。他寫的書法、畫的潑墨山水、下出的棋譜、創作的琴曲,大部分都是經典。尤其是他人生的中晚期,經歷了艱難坎坷大起大落,作品的境界飛速提升,令人高山仰止。

在聯邦的歷史中,他是一位裏程碑式的人物,所以電影裏會用較大篇幅來表現他一生中幾個最重要的場景。兩個小時的片長裏他獨占十五分鐘,群星薈萃,他是最亮的那顆星。而這些重大歷史事件,都需要白桑吉盡可能地還原攝政王當年的氣魄與風采。

這很難,即便是從事演藝生涯多年的老戲骨也不敢說完全擔得起來。這也是導演組憂慮的原因。但是,現在白桑吉在第一場戲裏就表現出了非凡的演技和強大的氣場,讓導演們欣喜之余放下了一大半的心。

接下來基本上就從頭開始拍。劉元愷接到皇帝兄長的電報,立刻回國,在病入膏肓的皇兄榻前成為托孤的攝政王。皇帝駕崩後,他扶著幼小的皇帝坐上龍椅,開始勵精圖治,希望能挽救大漢江山。他頂住守舊老臣的壓力,不拘一格選拔人才,重用從國外歸來的學子,大力推行科學研究,建立工廠,指導農民科學種田,加大糧食產量,盡力使百姓吃飽穿暖。他還下大力氣肅清整治,懲辦貪官汙吏,褒獎清官能吏。他還拿出皇家私產與皇帝內庫,發展軍備,從嚴治軍,希望能靠自己的軍隊抵抗西方列強的侵略和周邊鄰國的騷擾。與此同時,他還要頂住來自太後及其家族爭權奪利的種種舉動,壓制住宗室蠢蠢欲動的野心。

時間太緊迫,他沒辦法細水長流,溫水煮青蛙,只能亂世用重典,采取暴烈手段,抄家、流放、斬立決、絞立決。他堅守的底線是不搞誅連,不會滿門抄斬,更不會誅連九族,但對於違反《大漢律》以及公然與他對抗的人,他都會毫不猶豫地下重手整治。

改革總是會伴隨著大量的鮮血與死亡。

他在回國之前,親眼目睹了北羅洲最強大的意坦利王國的動蕩。議會與王權尖銳對立,國王下令解散議會,逮捕或暗殺有名的政治家,而議會卻鼓動工人和底層士兵,悍然發動“藍色革命”,最終將國王與王後送上了斷頭台。那段時間,到處都是槍聲與鮮血,悲傷與哭泣,整個國家幾乎陷入分崩離析的絕境。平民被殺的不少,王族被殺的也很多,雙方得不償失,最後只能坐下來談判。新上任的國王與議會的新議長都比較溫和,經過兩年多的拉鋸戰,終於達成共識,建立君主立憲制,實現了共和。

劉元愷不希望大漢朝也出現那樣的局面,因此先發治人,希望推動國家的發展進程,立刻實現工業革命,讓百姓看到希望,有識之士更能認清光明的未來。

但是,歷史的車輪終究是毫不留情地輾壓過來,讓他無法抵擋。

一群出身於沒落貴族、鄉紳地主、工農兵學商等家庭的留學生聚集在意坦利王國,從波瀾壯闊的“紅色革命”中汲取了大量營養,漸漸有了清晰的政治主張。他們也要推翻祖國的帝制,連君主立憲都摒棄,只追求真正的民主共和。他們認為,只有這樣,人民才會幸福,國家才能強大。

他們回國後,迅速發展壯大,勢力遍及社會的各個階層,不斷發動工人學生遊行示威、農民暴動、士兵起義,全方位多角度地撼動大漢皇朝的統治,很快就宣布成立南方革命政府,與北方的皇朝分庭抗禮。

劉元愷很快就清醒地意識到大勢已去。為避免國家分裂、皇族危殆、百姓流離失所,他提出結束南北戰爭,以談判的方式解決問題。

南方革命政府的臨時總統文曦就是大漢聯邦的第一任總統。他出身書香門第,家道中落,自身卻天資縱橫,有著極高的政治智慧。接到劉元愷的邀請後,他毅然冒險前往燕京,與劉元愷面談。

劉元愷願意放棄帝制,甚至連君主立憲都不堅持,卻提出了善待皇族的《燕京條約》總共三十八條。經過激烈的討價還價,最後達成十八條,為皇族保留了尊嚴、財產以及子孫後代的利益。該條約將與大漢聯邦共存,只要大漢聯邦不亡,條約永遠有效。

條約簽訂後,劉元愷便幹脆利落地代皇帝寫下詔書,宣布退位,然後在一個月內安頓好先帝的妃嬪,就帶著皇帝與皇家內庫搬出了皇宮,隱居到皇家園林中,從此不問世事,只醉心於琴棋書畫,同時引導小皇帝接受現實,培養愛好,尋找人生真正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