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 五年的時光

關於生存哲學方面的探討,誰都沒有辦法給出一個最終的定義。有的人覺得搞科學研究很幸福,破解世界難題的幸福感,遠遠強於其他的任何一件事,為此他們能夠廢寢忘食,忘記所有的一切。

有的人覺得吃好吃的就已經很幸福了,有一些無菌室中克隆出來的外星食物,由於產量有限,價格非常昂貴。這一些人工作的動力就是去吃更多的外星食物,雖然不一定好吃。

還有的人覺得開飛船很幸福,或者挖礦很幸福,某一些人就是喜歡看到礦石冶煉成鐵水的樣子……

各種不同的幸福,很難定義一個高下。

張遠也覺得,人類並不應該成為一個純粹為了研究自然而存在的文明。各種人文方面也應該正常發展,包括音樂、遊戲、電影等各行各業。

“如果生活中的一切都是為了研究科學,那麽所謂的生活也顯得太無趣了。對於許多人來說,做科研不也是為了娛樂嗎?這其實就是自身發展的原動力,我們暫時沒有辦法去定義什麽原動力是好的,什麽才是不好的。”

葉軍常繼續道:“是啊,這正是我們面臨的困難。或許是我們的智力程度太低,才沒有辦法洞徹其中濃濃的雲霧吧。”

“……還有最後一點,肉體的孱弱,導致人類就連一顆重力稍大的星球,都沒有辦法親自登陸,這無疑削弱了對星空的探索欲望。人類不穿宇航服,面臨宇宙,會快速死亡,直接導致了對宇宙的潛意識懼怕。”

“然而在銀河系當中,比這顆星球更大的星球,比比皆是。”

“在昆侖山社會中,人們對這顆星球的旅遊非常向往……可是每個人都知道,這種重力環境下,人類是不可能存活的下去的。”

“如果泰普人真正踏入宇宙,他們能夠登陸的星球,將會更多一些吧。”

高重力環境適應低重力,並不是一件太困難的事。

但低重力環境下的生物,是很難適應高重力環境的。

張遠點了點頭,感嘆道:“是啊,你們說的都很對。”

“所以,人類的下一步,必然是通過科技來進行自我進化。這方面的道路總共有兩條,第一是基因改造,第二是仿生學機械改造。”

“基因方面實在是太難太難了,相當於要重新創造一個物種,就目前而言不可能做到。所以,第二條道路,在未來走向成功的概率將會更高。”

經過這麽長久的發展,人民群眾對仿生學技術已經不再陌生,身體上的各種器官壞掉了,用仿生學器官代替也變成了一件自然而然的事。

至少,人類對這項技術,已經不再排斥了。再也沒有那種自然器官鄙視仿生學器官之類的說法,甚至,在許多科研工作者的努力下,仿生學器官能夠發揮比自然器官更好的效應。

另一方面,大腦輔助芯片的開發,理論上更是能夠增強記憶力,讓每個人都對這一門技術充滿了期待。

那麽,進一步呢?

張遠看向遠方,低聲說道:“在未來的幾百,幾千年裏邊,人機結合將逐步成為一種必然趨勢。我們其余的技術發展已經非常緩慢了,戰爭紅利吃的差不多。唯有這一塊,還有非常大的上升潛力。”

“民眾在一次次的旅行當中,對自我改造的渴望,也會越來越強烈。否則,登陸1.5倍地球重力的星球,相當於每個人負重60斤走路,就已經很吃力了……2倍重力,基本上就能把人給壓塌了。”

人類一直在尋找可以繼續向前發展的方向。一個文明遇到瓶頸不算可怕,沒有發展方向才是最可怕的。

目前的發展方向很多,但大多數道路,都看不到光明的前景。

首先是超磁-A等亞原子材料的研究,這條道路本身就是三級文明要走必經之路。但是,從理論層面就有很多缺失,人類只能夠按照巴迪特人的資料,依葫蘆畫瓢,卻不能夠發明新的材料。

所以,在理論被補足之前,亞原子科學很難僅需進步了。除非有絕世天才橫空出世,才有可能大幅推動這一門學科的發展。

正因為如此,海燕-IV、鷹隼IV型飛船,雖然已經是百年前的型號,但放在現在依舊先進。

絕世天才怎麽來?

要麽通過時間的積累,慢慢等待,要麽是通過仿生學技術,改進整個文明的智商。

第二條道路是人工智能領域。

各種能夠自我學習的機器人,神經網絡智能,也差不多挖幹凈了自己的潛力,基本上可以更新換代的余地很小。也得依靠全新的理論,全新的算法,才能夠突破。

對於強人工智能,人們依舊一頭霧水。

還有就是盤古腦中的虛擬世界,人類也是一知半解,處於稀裏糊塗的狀態……這些虛擬時間經過演化,早就復雜到難以理解的地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