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 緣起緣滅,眾生任由擺布。自始至終,盡在他人掌中?(第2/2頁)

它滿臉黯然問道:“師父既然肯出來見俺,想必是願意把話說清楚了罷?徒兒上天入地,搜索遍整個三界,只是想問師父一句——但凡師父有所吩咐,弟子豈敢不從命。為何……為何如此逼俺?”

“悟空,這三界猶如天河濤濤,由前古開天辟地之時,流向天地寂滅的終點。一元一會,一生一滅,不過這條天河之上的一個浪花,這眾生都在河中,與為師一般站在河岸之上的,不過數人。”

“你畢竟還是在河中,縱然學會了遊泳,為師教了你上岸的本事,卻從未親眼上岸上來看過。”

“若是你親眼看過,便可以看見,這天河前面有一顆礁石,將長河水流一分為二。其中一個方向,墜入了萬丈深淵,連為師也看不見了。”

“那塊礁石,就是梵天夢化,也可稱為天啟一念幻世。”

陳昂虛虛往歸墟中一點:“從此三界淪為他一個念頭的一場夢境。就算是為師,也再也無法看到那條長河的歸宿,因為那時候,三界眾生,只是他夢中的一個幻影罷了。”

“為師想讓你在長河落入深淵之前,爬到岸上來。”

“悟空,這個世界最簡單的,是選擇,最困難的,是做出正確的選擇。因為大多數時候,並不存在正確的選擇。縱然你在岸上看到了三界這條天河的軌跡,你也很難找到那個正確的選擇。”

“我曾告訴過你,梵乃為師另一身的一念所化,他一念之間,能照見過去未來,囊括所有變數,若是讓他算盡了三界,那這個宇宙,就只能成為它的一個夢中幻影。所謂真幻,不過如此。”

“這個事件,能拯救三界的,只有兩三人,卻都因為種種原因,不能出手。”

“那如來佛祖雖然強大,但畢竟不是釋迦摩尼真念再此,只是他留在三界的一個影子罷了!釋迦摩尼因緣匯合,化為如來。如來以自身元神,化為變量,與梵糾纏,但他不可能給梵造成多大的麻煩,用不了多久,這個變量就會被梵所掌握。那時候,三界將歸於虛幻。眾生沉淪。”

“除非……”

“除非有一個與如來同等的變量,也願意自我犧牲,如此兩個變量相乘,所需算計的量,就呈現幾何難度增加。就如同一元一次方程,變成二元二次方程一般。”悟空回答道。

“這三界之中,元神能包含讓梵都無法算清的無限可能的人,如來是釋迦的影子,算是一個。我是一個。太清道友當然也算一個。玉皇大帝的跟腳我也知道,它算是一個。數來不過五指之數。”

“俺修煉量子靈光無定兩界概率雲,當然也算一個。”悟空淡淡道。

“是的,而且比玉皇大帝更適合。若是玉皇犧牲,大概需要六千劫後,梵天才能將他和如來佛祖的變量一齊算盡。如果是悟空你,一定能拖延到十萬劫後。”

“所以我們在岸上看那塊礁石將天河分為兩道,那塊礁石——就是你的選擇!”

大雷音寺小廟之中,普賢菩薩嘆息道:“緣起無名,梵魔能掌控緣生緣滅,緣起緣落,緣聚緣散,故而能掌控萬物生滅,宇宙始終,三界眾生,神仙聖佛的念頭意識。”

“唯有直抵無名之處,超乎因緣之上,才能從梵魔手中,拯救三界。但即便是釋迦牟尼佛,也不過是因緣化合。這世間,唯有孫悟空與佛合一,才能拯救三界。”

淩霄寶殿上,觀世音對玉皇大帝道:“……只有一位大神通者的元神同佛祖匯合,化為無量不可思議,超乎梵魔控制的空性之外,才能拯救三界。而那個唯一能拯救三界的人……就是齊天妖皇大帝——孫悟空。”

悟空閉上眼睛,嘆息道:“所以師父看見了天河下遊的軌跡,自始至終,都知道俺會如何選擇。就落了一子,叫俺和天庭靈山翻臉,在這世上,再無牽掛。”

“我當然希望你能破碎虛空,遁出這三界之外,來到更廣闊的天地。”陳昂微笑道。

“而他則是想逼著你,成為決定三界命運的關鍵,看一看你這個變量,會做出怎樣超乎他算計的選擇!我們默契之下,聯手創造了這樣的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