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武學修養(第2/2頁)

而《太極》《易筋經》這等秘籍,則是這種智慧的最高體現,就如學《老子》者未必懂得《道德經》的智慧,學《孔子》的人,也未必曉得‘仁’一樣,與其說這種智慧是一本秘籍,不如說它是一本讀書大綱。

張三豐學道,著《太極》,達摩悟佛,寫《易筋經》,大概是只將他們武學的思想梳理出一個綱要,真正的內容,還要去佛經,道書,典籍中去學。黃裳能從《萬壽道藏》中,領悟《九陰真經》,也同樣是這個道理。

所以,陳昂從未指望過,從武俠世界中,帶出一兩本‘絕世秘籍’,然後勤修苦煉,就能成為超脫超越了,相反,他決定沉下心,去感受這個世界,去閱讀這種氛圍,吸收一個世界的底蘊,這才是一個世界真正的價值。

學習秘籍,是高手之道,而學習武學,才是進化之路。

陳昂辛苦行醫三個月,救治過無數的武林中人,學習和了解過數百本活秘籍,精通武林中大部分三流武學,就是為了積累出一份比較厚實的武學修養,這才開始修行。而劉正風,則是他預定的領路人。

他也曾想過,將後世科學對人體的研究和認識,以武學之道表現出來,但想一想,還是暗道可惜,沒有足夠的科學積累,就算他創造了這樣一套武學,也不過是《北冥神功》《六脈神劍》這樣的奇功絕學,比起啟發一個道統的《太極》《易筋經》來說,差的太遠。

就連有著天下劍法積累的《獨孤九劍》都未必能比得上。

可能從威力上來說,能達到天下無敵,但如果陳昂追求力量的話,為什麽不留下一把激光武器,或者人體改造藥物,那樣,拿到它的人,也能成為天下第一的強者。無法促進人生命本質進化的武學,對陳昂來說,毫無意義。

陳昂沒有再說下去,他提起一本泛黃的宋本經書對劉正風笑道:“如果我說,我能從這些經書裏領悟出《易筋經》來,你信不信?”

劉正風被嚇了一大跳,他小心翼翼的看了那本《法華莊嚴論》一眼,確定這只是一本普通的經書之後,小聲問道:“別人說來,我一定不會相信,但恩公說了,我心裏還是有七分的懷疑。”

“達摩著書之前,有真經百卷,講述他學習的道理,達摩著書之後,又有萬卷經書,講述他領悟的道理。學習了這些達摩的智慧,難道連一本《易筋經》也領悟不出來嗎?”陳昂大笑道。

劉正風看他說的輕巧,心裏只是暗暗苦笑,“達摩的智慧,分散在浩瀚如煙海的佛經典籍裏,想要整理出來,不知要何等的通天智慧和驚人毅力,或許只有神魔才能做到吧!”

當即不在多問,老老實實的將自己積累多年,對武學方方面面的了解,甚至一些故事典故,師傅練武時的一兩句提點,還有他認為是真傳的幾句話,原原本本的告訴了陳昂,結果陳昂對他認為是真傳的法門,沒有多大的興趣,反而指點出一兩處錯誤,甚至是不完善的地方,反而對一些細枝末節,武林中人盡皆知的東西分外感興趣。

甚至和他討論過,中醫對“氣”的理解,還叫他找一位見識淵博的醫生來,好麽!和尚、道士、大夫、教書先生、遊學士子,要不是他人脈廣闊,還真湊不齊陳昂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