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再次失敗

但韋德爾沒有啟用任何電控的機械手。

“您打算,僅用兩只手來冶鐵,就象古時候的地球人那樣?”海歌小聲問,幾乎象在說悄悄話。

“對!”韋德爾卻大聲回答,回答之果斷幹脆如同打雷,在空蕩的打鐵作坊裏回響,嚇了海歌一跳。

這時他不再保持沉默,開始詳細向海歌講解現在將進行的步驟,並解釋了為什麽不用電子設備,而必須手工操作的原因。

“現在AI智能已能替代人類做任何事情,我確實沒必要用這些原始的方法,看起來就好像在故弄玄虛似的。”

海歌搖搖頭,心裏卻在說,“是有點像。”

韋德爾說:“冶煉植物金屬的程序是固定的,完全可以通過寫入電腦公式來完成,但這樣做固然省事,我卻沒法觀察在實驗過程中可能出現的狀況。你也見過了,熬制紫杏樹葉纖維得多麽謹慎,稍有差池就前功盡棄。說實話,我與其相信電子監測儀,不如相信自己的眼睛,不憑自己的判斷確定每一步是否已順利完成,我是不會安心的。而當金屬塊成形後,我再也見不到它內部的結構,只有在知道整個過程中都沒出現任何紕漏的情況下,我才認為可以開始鍛鐵打造的工序了。所以說我這麽做,是將檢驗與打造兩個過程合並了。”

成功的學者,必定擁有嚴謹的治學態度,這種態度對於他們著手進行的研究至關重要,海歌聽懂了韋德爾手動打造植物金屬的原因,更是對他欽佩得五體投地。

但海歌還是問道:“一旦您這項試驗成功,當植物金屬開始大規模量產時,難道依然得靠人工操作嗎?”

韋德爾擺擺大手回答:“那當然不可能,否則等地球變成碎石渣了,航軌材料也沒備全十分之一呢。如果我試驗成功,將會寫下詳細而規範的操作守則,並設置成AI程序,交由臥象山上的冶煉工廠完成。”

“臥象山?”

海歌腦子裏立即出現了豎立著白色天線陣,以及不停順柱身流淌巨亮電光的巨柱的那座高山。看來這裏是救贖之光的辦公場所,山上就是他們具體展開生產的地點。只是工廠裏的工人,難道也是從地面送下來的?

韋德爾看出他在疑惑什麽,說道:“別擔心,盡管臥象山裏有著地球啟動引擎的核心制動設備,我們卻基本不往那兒去,只是通過辦公區的監控網絡監督機器人勞動。那樣龐大的工程,如果用人類作為勞動力,估計八十億人口裏至少得下來三分之一。”

作坊正中,擺著一面約半米高的砧子,這是鐵匠打鐵時常用的平台。砧子旁擺放一溜兒鐵錘,大小長短都有,就看使用者認為它們中哪一把稱手。

砧子表面已不平坦,坑坑窪窪的傷痕說明韋德爾已不知在上面捶打過多少金屬塊。

但他並沒著急把植物金屬放在砧子上敲打,而是走到屋角的一架石爐前,將鐵塊投了進去。

石爐側面裝著一個水龍頭似的東西,韋德爾拿起一個長方形模具對準“水龍頭”,再將其擰開,金紅色冒著熱氣的液體就流出來,很快注滿了模具。

模具可能具有冷凝功能,液體大約又將成形時,韋德爾迅速將它倒在敦實的砧子上,拎起一把鐵錘就開始奮力敲打。

剛才成塊的厚實金屬,經過重新塑形後變成長長的薄片條,鍛打起來挺方便。

敲擊幾下後,韋德爾迫不及待地兩手並用,抓起高溫的金屬條左右翻看,仔細做著檢查。

開始時他面露喜色,但沒過多大會兒臉色就變了,海歌呆呆地站在一旁看著,心情不時跟著他的表情變化,七上八下沒個底。

沉重的錘子再次落到金屬片上,高高地激起一陣陣火花,它們象白亮的花朵綻放在空中,但落下時就熄滅散盡,仿佛在昭示生命的短暫。

海歌目不轉睛地望著那些火花,對地球未來的擔憂又襲上心頭,他也悄聲念了一句,“願蒼神保佑……”

韋德爾又沒余暇關照他的客人了,他將全副精力集中在那一條給敲打得薄薄的鐵皮上。鐵皮開始時是火焰的紅色,等溫度下降後就露出本來面目,呈現出動人的晶體形態,卻是經得起任何煆煉的金屬水晶。

海歌欽慕地看著這美麗的新造物,認為這次肯定能成功,誰知韋德爾的臉色卻越來越不對勁。他那兩條長長的褐眉擰得幾乎撞在了一起,火花倒映進他的瞳仁,成了兩團濃縮著憤怒與絕望的火團。情況果然不妙,最後一錐砸下去,只聽“哢”,清脆的爆裂聲響起,鐵條沒斷,但給捶打的地方,出現了細細一條裂縫。

“哎~”

韋德爾握著錘子,張大嘴站在砧子旁,一動不動了。打擊太大,他這姿勢至少保持了一分鐘,然後“咣當”一下把鐵錘扔開,又抓起鐵條轉身塞回石爐裏,便懊惱地坐去一邊,捧著腦袋苦思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