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科學的探索精神(第2/3頁)

“哦,還有這樣的故事?說來聽聽!”李復一聽就來興趣。

“是啊,反正也無聊呢,說來聽聽解解悶!”其他的人也都興趣大增,在這太空之中還真是沒什麽事情可做,特別是飛行的時候,聽聽故事也是一個不錯的解悶方法。

1766年,德國有一位名叫約翰·提丟斯的中學教師在研究一組數列的時候,他發現這組數列的每一項與當時已知的6大行星(即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到太陽的距離比例(地球到太陽的距離定為1個天文單位)有著一定的聯系。

提丟斯的朋友,天文學家波得深知這一發現的重要意義,就於1772年公布了提丟斯的這一發現,這串數從此引起了科學家的極大重視;並被稱為提丟斯——波得定律即太陽系行星與太陽的平均距離。

當時,人們還沒有發現天王星、海王星,以為土星就是距太陽最遠的行星。

1781年,英籍德國人赫歇爾在接近19.6天文單位的位置上(即數列中的第八項)發現了天王星,從此,人們就對這一定則深信不疑了。

根據這一定則,在數列的第五項即2.8的位置上,就是現在大家所處的在的小行星帶,也應該對應一顆行星,只是還沒有被發現。於是,許多天文學家和天文愛好者便以極大的熱情,踏上了尋找這顆新行星的征程。

1801年新年的晚上,意大利神父朱塞普·皮亞齊還在聚精會神地觀察著星空。突然,他從望遠鏡裏發現了一顆非常小的星星,正好在提丟斯——波得定則中2.8的位置上。這顆行星在幾天的觀測期內不斷變動位置。

可是,當皮亞齊再想進一步觀察這顆小行星時,他卻病倒了,等到他恢復健康,再想尋找這顆小行星時,它卻不知所蹤,皮亞齊沒有放棄這一機會,他認為這可能就是人們一直沒有發現的那顆行星。

天文學家對皮亞齊的這一發現持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認為皮亞齊是正確的;也有人認為這可能是一顆彗星,關於這顆行星的說法不在少數,天文學界議論紛紛。

幾個月過去了,人們的爭論也沒見分曉。可是,這場爭論卻引起了德國數學家高斯的注意。高斯想,既然天文學家通過觀察找不到谷神星,那麽,是否可以通過數學方法找到它呢?許多天文學家對高斯的這一提法不以為然。

天文學家都找不到谷神星,難道高斯還能把它算出來嗎?朋友們也勸他不要把自己的時間和才智浪費在這一毫無希望的問題上。

年輕的高斯卻有自己的看法。他認為,天文學是離不開數學的。如果沒有雄厚的數學知識,是不可能成為一個出色的天文學家的。在天文學發展史上,情況也正是如此。開普勒正是憑借著自己的數學才能,才發現了行星運動的三大定律;牛頓也是憑著淵博的數學知識,才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

1801年12月31日夜,德國天文愛好者奧伯斯,在高斯預言的時間裏,用望遠鏡對準了這片天空。不出所料,谷神星再一次奇跡般地出現了!

高斯的計算方法成功了。高斯從筆尖上尋找到的這顆行星,在隱藏了整整一年後,成為人類的最好的新年禮物,這一禮物向人們顯示了數學在科學研究中的巨大作用。

隨著唐泊遠將谷神星如何被發現的故事慢慢講出來,年輕的科學家們紛紛低頭沉思!

“相比起前輩科學家們的執著和堅持,我覺得我們還是太過於浮躁!”李復想了許久說出了大家的心思。

復雲集團的這群科學家現在是取得了無比輝煌的成就,可是這一切都是建立在李復提供的各種輔助工具上的基礎,修煉元力提高大家的大腦開發度,讓大家可以更好的理解科學探索中遇到的難題。

提供先進的科學研究儀器和先進的理論、方法,讓大家少走無數的彎路,但是這一切也造成了復雲集團的這群年輕科學家們心比較浮躁,沒有前輩們的執著和堅持。

可以想象如果把復雲集團這群人放到前輩們的歷史條件中,絕對是無法像前輩科學家們一樣對一件事情執著的研究幾十年甚至一生。

走捷徑的道路雖然造就了現在復雲集團的輝煌,但是也讓大家慢慢的失去了科學家們應該具有的執著和堅持的品質,這對於以後科技的發展可是沒有任何的好處,有時候走走彎路、吃點苦頭、遇到些磨難和挫折反倒是一件好事!

聽到李復如此感慨,遠在地球的復雲集團眾科學家也深深的陷入沉思之中,大家平時遇到問題和難關習慣性的就會去依賴李復,而不是沉下心來全心的去研究!

“看來以後還是要讓大家多吃點苦頭才行!”

李復知道後心裏嘀咕著。

要知道在早期的科學研究當中,可是沒有計算機,所以很多數據的統計和分析等等全部都是需要依靠手工去計算,科學先輩們就是用筆在紙上一次次的不厭其煩的演算才慢慢的探索出了各種各樣的科學真理,想一想我們學過的高數,光是看一眼就讓人頭暈目眩,更何況還要不厭其煩的去不斷的研究、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