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章(第2/2頁)

大量的碎石甚至嚴重威脅到了行星加速器的安全。不過早在建設之處人們便考慮到了這種可能,完善的太空防禦設備讓行星加速器最終免於被毀滅的命運。

當兩顆行星進入到互相環繞軌道之後,行星加速器拆除工程正式開始。無數工程飛船,以及從軍方調取的軍用飛船,再加上數十億名工人和工程師、科學家共同參與了此項任務。但就算投入了如此巨大的力量,拆除工程仍舊持續了足足五年的時間。

拆除下來的行星加速段全部被安放在了距離鳳凰星較遠的恒星環繞軌道上,留待下一次啟用。

整個文明再一次開始了等待。只有等兩顆行星真正融合,且平靜下來之後,新的鋪設才會開始。

在又一個十年之後,兩顆行星的融合終於開始。過於接近的距離已經讓它們的體型由球狀變為了橢球狀,外層大氣的交匯更是在幾年前便已經開始。過於快速的運轉速度以及過於接近的距離讓它們的衛星系統受到了嚴重影響,足足十幾顆衛星被甩到太空之中,成為了環繞鳳凰星運轉的行星,另外一部分衛星則直接離開了鳳凰星系。最為劇烈的過程發生在行星融合一年之前。那是一顆質量高達地球百分之七的巨大衛星因為引力擾動而失去了穩定的軌道,在超過新土星洛希極限之後先是被引力撕裂成碎片,然後變成長條狀撞擊到了新土星之上。

此次撞擊甚至於永久改變了新土星的顏色,並略微改變了它的姿態。但就算如此猛烈的撞擊,其相比起稍後到來的行星碰撞也黯然失色。

在行星的融合之中,有相當於七顆地球質量的氣體被拋射出來,形成了一片規模較小的圍繞鳳凰星運轉的星雲,其釋放的能量甚至超過太陽在整個平穩期所釋放能量的四分之一。在融合之後,信使星——也即兩顆行星融合之後形成的那顆星球,它的亮度甚至遠遠超過了鳳凰星,並連續持續了四年多的時間,在第五年的時候才降低到了略遜於鳳凰星的程度。猛烈的恒星風暴甚至將鳳凰星系恒星圈的範圍向外擴展了二十億公裏。

它成為了一顆恒星。雖然只是失敗的恒星,但對人類來說已經足夠使用。

從現在開始,鳳凰星系失去了兩顆行星,卻擁有了一顆伴星。鳳凰星系也成為了一個雙星系統。

信使星的衛星系統——不,現在應該稱呼為行星系統——受到的影響比預計之中更為嚴重。幾乎所有達到了流體靜力平衡的大衛星都離開了它,僅僅只有兩顆留在了它身邊。並且這兩顆衛星的軌道也並不穩定,隨時有可能再發生變故。剩下的便只有一些奇形怪狀的較小衛星,以及一些連衛星都稱不上,只能稱之為星際石塊的小東西。

不過由於提前做了準備的緣故,那顆用來儲備聚變燃料以及各種礦產資源的衛星倒是完好的保存了下來。它在行星融合之前便已經被推入到了鳳凰星環繞軌道,在後期的星際大碰撞之中也沒有受到多少影響——軍方專門調派了一支艦隊用於防禦撞擊向它的隕石。在這一場災變之中,它成為了最大的贏家。

信使星還未真正平靜下來,對於這顆衛星的推動便再一次啟動。它又一次被推入到了信使星附近,並擁有了穩定的環繞軌道。在未來的航程之中,它將成為人類文明的旅行包裹,無論缺少什麽東西,無論能源還是礦產,人們都會從它身上索取。

繼續等待了足足十七年之後——這個時間比預定的時間長了一點——兩條恒星加速器的鋪設再度開始。人們耗費了五年多的時間,將那兩條加速器再度鋪設到了它身上。其中一條加速器成為了主推進器,另一條加速器則成為了姿態調整推進器。

當一切都準備完畢之後,無數人期待了一百多年時間的偉大航程即將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