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九章(第2/2頁)

黃淵知道,自己應該可以稱得上是一名傑出,甚至頂尖的科學家,自己有這個自信。但如果說自己的能力遠遠超出同事們,甚至於達到了同事們無法理解自己思維的地步,那就有些誇張了。

“或許在那巨大的壓力之下,我偶爾靈光一閃,以超出我以往水平的思維能力才完成了這次計算,如果是正常狀態下的我,別人將這些計算放到我面前,我應該也是看不懂的。”

黃淵心中隱隱有了這樣一個猜想,這讓黃淵有些哭笑不得。他很清楚的知道自己這些計算的價值,這些公式與數據甚至有可能改變整個文明的命運。同事們的質疑自己也可以做出完美的回答,但這樣一個重大的發現卻源於偶然狀態下的一次靈光一閃,這或許只能歸結於幸運。

平靜一下思緒,黃淵輕咳一聲,說道:“象聲,你可以理解這些計算過程麽?”

莫象聲關閉手中的小遊戲,擡起頭來認真說道:“雖然有些困難,但還是可以理解的。”

黃淵臉上便出現了一些笑意:“你認為這有沒有可行性?”

莫象聲認真思考片刻,說道:“完全具有可行性。”

雖然所有人都知道莫象聲神經有些不正常,但沒有人可以否認他的科學天賦。他既然說出完全具有可行性這樣的話語,便意味著黃淵的計算真的極有可能是正確的。

“好,你來向大家解釋一下。”

莫象聲沒有推辭。他走上前台,首先放大了一組公式,說道:“新發現的變異形式的電磁作用力擁有以下特征,這意味著我們可以通過這種作用力,在不接觸新木星或者新土星的前提下對其施加作用力,且損耗極小。計算表明,如果我們可以制造出功率達到一定數值的推進設備,便完全可以緩慢的改變其軌道,並最終讓兩顆行星融合,以達到將其變成褐矮星的目的……”

“我們真的有能力將兩顆氣態巨行星融合為一顆麽?”

“原本不具備可行性。可是新發現的電磁作用力在特殊環境下的一種異變,讓我們擁有了這種能力。鳳凰星系中的兩顆氣態巨行星,新木星的質量高達十一倍木星質量,新土星則高達兩倍木星質量,這兩者融合,剛好可以達到褐矮星的最低質量,一旦它被點燃開始進行恒星級別的核聚變,再為其加速,我們便可以躲避在它的羽翼之下,由它保護著我們沖出這茫茫星塵。唔,之所以在這個過程中適用楊—米爾斯方程,是因為以下原因……”

褐矮星雖然只是失敗的恒星,但在形成初期,它內部同樣會進行核聚變,同樣可以向外界輻射能量,同樣可以依靠恒星風來營造自己的恒星圈。而恒星風可以驅散星塵,在它周邊營造出安全地帶,屆時,人類的飛船只要躲避在它旁邊便可以避免受到面包星雲的影響。

“我注意到,就算有這種新型的推動設備,以融合之後褐矮星的質量來計算,我們最多也只能為其施加每平方秒不足零點一毫米的加速度,這種加速真的有意義麽?”

莫象聲轉頭再度看了一眼那些公式與數據,才說道:“理想狀態下,我們通過這些設備能為褐矮星施加的極限加速度是零點零八毫米每平方秒,當然,實際情況可能要比這更小。不過如果以零點零八毫米這個數字來計算的話,航行過二十光年的距離,大約需要兩千兩百年。這個數字對我們在座所有人來說沒有什麽意義,因為我們不可能有那麽長的壽命。但是,對於我們文明來說,我認為這是有意義的。”

首先推動新木星與新土星融合,令其變成褐矮星,再連續為這顆新誕生的褐矮星加速兩千余年時間,依靠它的庇佑,在面包星雲之中航行足足二十光年的遙遠距離以離開它的影響範圍,這個計劃無論從哪方面來看,都充滿了瘋狂,大膽與不切實際的味道。但黃淵博士書寫出的那些神奇的公式與數據,則將這個計劃從幻想拉到了現實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