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五章(第2/2頁)

一名經濟顧問說道:“我贊同加大對科研方面的投入,但沒有必要這麽多。或許科學家們可以尋找替代方案來解決問題,譬如開發一種可以驅散面包星雲的技術?只要讓那些星塵遠離我們的艦隊,自然就沒有辦法對我們造成影響了。”

科學顧問冷笑道:“如果你有最起碼的科學常識,你就不會提出如此幼稚的建議。那種暗物質粒子為高速粒子,其半衰期為二十個小時,在一半粒子衰變之前,它可以前進兩百多億公裏。為了保證安全,這個距離還要再擴大一倍,也即四百多億公裏。這就意味著,我們必須要將所有星塵驅散到四百億公裏之外——也即在面包星雲之中營造出一個半徑為四百億公裏,直徑為八百億公裏的真空球體,才能保證艦隊的安全。難道你認為,完成這一項工程,是比取得基礎物理學突破更加簡單的任務麽?”

且不說人類現在沒有可以大規模使用的驅散星塵的技術,就算某一天它開發出來了,且極其高效——一台儀器可以驅散一平方公裏面積的星塵,但這個球體的表面積高達五十萬億平方公裏,也即需要五十萬億台這樣的儀器才可以做到。這需要多少制造能力,需要多麽龐大且復雜的計算、統籌、維修保養力量?這還沒有考慮艦隊在高速前進,該儀器也必須要高速前進,而在高速,尤其是超光速航行之中,星際粒子與艦隊的相互作用會復雜無數倍的問題。

“只有恒星這樣偉岸的星體,才能為我們提供庇護。我們不可能以自己的力量在面包星雲中開辟出航道來。集中力量尋求科技突破,從而找到抵禦星塵影響的方法,是我們文明求生的唯一希望。我們的文明已經來到了滅亡邊緣,你們卻還在考慮生活質量又或者經濟增長這樣細枝末節的問題?”

在這名老者的質問下,那名經濟顧問訕訕閉上了嘴巴。但這名老者卻再度語氣一變,重新緩和了起來。

“當然,如果大家接受滅亡的結局——就算文明滅亡,也總會在數百年乃至數千年之後,我們這一代人,乃至下一代人正常誕生然後正常死去應該還是可以做到的。這樣的話,我們就不必考慮什麽加大科學投入的問題了,大家就當沒有這些事情,繼續吃喝玩樂,繼續享受生活就是了。我今年已經三百五十多歲了,也沒有多少年好活了,未來的事情,呵,就交給子孫後代去頭疼吧。”

沈清源仍舊垂著眼睛,神色平靜,心中卻有一個聲音在嘆息著:“你至少還可以再活五十年。我的年紀要比你小一百多歲,但我卻最多只有十幾年可以活了。”

之前為了更長時間冬眠所進行的那種治療已經嚴重損壞了沈清源的身體基礎。就算後來,在確定短時間內無法起航而做了盡力補救之後,卻仍舊無法回到最初的狀態。

問題已經很清楚的擺在了人們面前。無論未來是生是死,都與此刻的人們沒有太大關系,因為到了最終宣判的時候,現在的人們肯定都已經老死了。但人們卻知道,此刻自己的選擇,關系到未來子孫們的命運。

選擇犧牲這一代人,則未來文明仍舊有可能延續。子孫後代將有希望繼續在這宇宙之中繁衍生息。

選擇成全這一代人,則現在生活幾乎不受影響。只是文明將會在宇宙之中消亡,人類文明這個名字將會成為過去式。

正反兩面的後果已經完全呈現。人們心情有些復雜,同時也有一些忐忑。

如何選擇,掌控權在沈清源手中。因為沈清源是人類文明元首,是整個文明的領袖。

沈清源嘆了口氣,緩緩說道:“我不希望我們的子孫後代在鳳凰星爆炸的時候,滿懷怨恨的咒罵他們的先輩沒有給他們帶來生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