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三章 逃亡計劃(第2/2頁)

“我注意到,距離地球最近的一個空間正常的點僅僅和地球只有不超過五百萬公裏的距離,我們只需要改變地球五百萬公裏距離的軌道就可以了。”這名科學家繼續說道,“我們已經掌握了可控核聚變科技,建造規模龐大的星球發動機陣列,推動地球改變軌道,這對於我們來說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另一名科學家立刻站了起來說道:“我反對該計劃。原因有二,第一,羅巴切夫斯基空間仍舊處在不斷地變幻中,現在是正常空間的點,在五年時間之後可能也受到扭曲空間的侵蝕,我們可能仍舊無法掙脫向其它空間墜落的命運。第二,建造星球發動機耗資太過巨大,對地球結構的影響也太過巨大,它可能讓地球直接陷入到不穩定的狀態之中,導致地震和火山以一個我們無法接受的頻率出現。同時,星球發動機會完全的破壞地球之上的生態環境,完全破壞大氣層,讓地球變得再也不適合人類生存。采用這個計劃的話,我們所需要付出的代價實在是太大了。”

這名科學家的提議引起了大量的討論,一時間會議室之中嗡嗡聲響作一團。又有一名科學家站了起來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以地球港和火星港為支撐,全力建造可以遠航到木星系統的飛船,在地球最終墜落到其它宇宙以前,逃到木星的衛星上面去。要知道,木星周圍並沒有受到扭曲空間的影響,就算地球墜落到了其它空間之中,木星系統也仍舊會好好的存在於這個宇宙之中。”

這名科學家的提議也立刻就遭到了反對:“我們的建造能力還沒有那麽強悍,首先不說在木星衛星之上建造基地的問題,也不說它可容納人口數的問題,單單是飛船的建造就足以拖死我們的工業系統。就算我們的工業系統全力開動,在危機最終爆發之前,我們也不可能將超過一億人運送到木星衛星上去。那麽新的問題又會產生,哪些人擁有逃離的資格?哪些人沒有逃離的資格?在太陽危機之中,生命之城計劃已經被驗證為不可行的,難道在這一次危機之中,我們又要重蹈生命之城的覆轍嗎?”

“生命之城計劃僅僅是從倫理道德以及人權方面被論證為不可行,不代表它從技術層面來說不可行。如果我們人類文明真的面對生死危機的話……保留一部分種子當做火種,又有什麽錯麽?”

“我反對這個計劃。”

“我有一個新的提議……”

這一次由全人類文明所有精英參加的會議足足進行了兩天的時間。在這兩天時間之中,至少有三十幾條建議被提了出來然後被專門人員記錄下來。科學家們進行了激烈的討論和爭辯,每一個計劃被提出來之後都會面對質疑,每一個計劃都有著這樣或者那樣的缺點。

但這並不算什麽。無論是誰都不會奢望在脫離了實地觀測和計算,以及精確數據的支撐之下僅僅憑借思維的運轉,就在短短兩天時間之內就將問題的解決方案找出來。人們心中都十分清楚,這一次會議其實主要目的是將這些傑出科學家聚集在一起,然後給他們提供一個通過交流和思維碰撞以便產生靈感的交流場所而已。在這裏,無論多麽荒誕的提議都會被記錄下來然後在會議之後交由專門的機構去進行可行性分析。不同的計劃之間可能也會產生融合,專家們不會放過任何一個計劃之中的任何一個閃光點。

人類文明的大腦已經開始了最為高效的運轉,在不久之後就會有海量的關於此次危機的資料出現,人類文明之中每一個個體都會參與到對抗這一次危機的事業中來。趙藍知道,那個偷走了自己飛船,此刻正陷落在空曠宇宙之中的那個人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