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12章 體驗人生

“王陽明。”從陳堪的嘴裏吐出了三個字。

“好!”說著陳堪就消失了。

王守仁,字伯安,別號“陽明”。浙江紹興府余姚縣(今寧波余姚)人,因曾築室於會稽山陽明洞,自號“陽明子”,學者稱之為陽明先生,亦稱王陽明。

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和軍事家,陸王心學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

這是中國歷史上,不管是思想還是軍事都繞不過去的一個人。

之前說過,陳堪做學術的理想是為了“立言”,這是古人所說的“三不朽”(立德、立言、立功)之一。

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上,現在學界公認的唯一一個達成“三不朽”就只有王陽明一個人而已。

當然有人說諸葛亮、曾國藩也完成了“三不朽”,但是不管是諸葛亮還是曾國藩都存在著很大的爭議,很多人並不認同他們的地位,唯一只有對王陽明是沒有任何爭議。

在思想上,王陽明是心學的集大成者(又稱為王學),成為明代影響最大的思想,其學術思想後來傳至日本、朝鮮半島以及東南亞各國,對日本的影響非常大,甚至影響到了日本後來的明治維新,思想高度非常深遠。

有一種說法,叫做中國歷史上有三個聖人,一個是先秦的孔子,一個是清代的曾國藩還有一個就是明代的王陽明。

在後世有很多牛人是王陽明思想的鐵杆粉絲。

最出名的兩個就是毛爺爺和蔣委員長,毛爺爺的不少思想和王陽明的思想一脈相承,早年毛爺爺沒少研究王陽明的思想。

而這個蔣委員長更是鐵杆中的鐵杆,“中正”這個字是他後來取的,名字的來源就是王陽明心學中的“大中至正”,後來他在教育自己孩子的時候,就要求自己的孩子一定要苦心學習王陽明的思想,並以此治理寶島。

在日本,王陽明心學的地位和作用,幾乎就相當於文藝復興之於中世紀,尼采哲學之於德國,日本海軍大將東鄉平八郎隨身帶著一塊印章,上面寫著七個字——“一生俯首拜陽明”。

同時王陽明還是一個軍事家,在中國歷史上,文人用兵以三人為最,一個就是明朝的王陽明,還有一個是平定太平天國的曾國藩,最後一個就是建立新中國的毛爺爺了。

王陽明在任都察院左僉都禦史的時候,於福建、江西的深山老林中平叛,一舉蕩平了危禍數十年的叛亂,用兵如同鬼神一般。

而他的成名之戰,是平定了寧王朱宸濠的叛亂(還記得星爺版《唐伯虎點秋香》嗎?寧王就是裏面那個一直想要發飆而不得的王爺),而這個事情就發生在正德年間,陳堪在上個位面曾經想要尋找過王陽明,但是沒有找到。

在歷史上,因為王陽明靠著一些民兵迅速地平定了這場叛亂,平定之後還出現了一個荒謬的事情。

這次正德皇帝是禦駕親征,但是剛走到半路上,就發現王陽明這個“沒眼界”的家夥,竟然三下五除二地將叛亂給搞定了。

這讓正德皇帝很不爽,這怎麽體現出他的武功呢,一開始是不接受寧王的投降,後來還生出一個把寧王放回去再作亂,由自己親手擒回的想法,同時也因此看不爽王陽明,沒有給王陽明封功。

(這也是歷史學者評論正德皇帝的一個火力集中點,這個故事有點復雜,不過很有意思,有興趣的可以看看相關的書籍。)

到嘉靖登基的時候,王陽明的功績才被承認,被封為“新建伯”,這可是王陽明生前就封給他的,在古代,公爵分為“公、侯、伯、子、男”五等,不要看“新建伯”只是第三等公爵,要知道在古代想要封公爵是很難的。

有兩種情況除外,一個是前文說過的聖人之後,比如孔子的後人就會被封為“衍聖公”;在清代,要是你的女兒當上皇後,就會被封為“承恩公”。

其他人想要憑借軍功封公爵很難,想要活著封公爵,那更是難於上青天,即使是李鴻章,這個功勞夠大吧,他的公爵封號也是死後才給的。

可見這個王陽明有多牛掰。

同時王陽明還是一個國術高手,在《明史》中有記載,一天晚上,王陽明在軍中練氣,忽然一聲長嘯,三軍皆驚,而關於這一段,金老爺子在《神雕俠侶》中也引用過。

所以陳堪毫不猶豫地就選擇了王陽明,這個人輝煌過,也落魄過,各方面的成績都很出色,絕對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標杆式的人物。

明憲宗成化八年(1472年),其母親懷胎超過十個月,王陽明出生,取名“王守仁”。

十三歲,認為“科舉並非第一等要緊事”,天下最要緊的是讀書做一個聖賢的人,土木堡之變後,發誓一定要學好兵法,為國效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