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多米諾骨牌效應(第3/8頁)

它們早早地就被柏拉圖協會的相關負責人貯存著,只在有需要的時候才會拿出來,組合成人形以作使用。

說來,有很多人類物理學家認為意識是物質的重新組合,而柏拉圖協會則在此問題上研究得更為深遠,認為這些物質本質上是一些萬能粒子的重新組合排列。螞蟻們的致密金屬殼裏鎖著的,就是這樣一小股一小股的萬能粒子,因為是一小股,所以個體所具備的意識少得可憐。但當它們聚合起來,諸多萬能粒子在一些程序的調控之下,便會發生千變萬化的奇妙組合,從而產生極其豐富的意識。好比地球上的許多物種,如狼,螞蟻,蜜蜂,單獨行動的時候,智力並不怎麽樣,一整個群體行動的話卻往往充滿智慧。

此時,金屬螞蟻們零零碎碎地行走在山間,雖然每一個個體的意識都少得可憐,但也足以確保它們有一定的主觀行動能力了。它們從世界各地趕到密林裏的這顆參天大樹之下,為了一個共同的目的,成千上萬地聚攏著,緊挨著,竭力地往彼此的身上靠近。

萬千細小堅硬的金屬殼的貼近,發出嗤嗤的怪響。隨著擠壓的加劇,成千上萬的金屬殼破裂,融合,重組,最後成為一個封閉式的金屬殼。此殼人形一般,足有一個成人的大小。

金屬機器人剛剛生成,就在參天大樹的樹幹前坐了下來。它的左手托著腮幫,一動不動,好似羅丹那具思想者的雕塑。隨即,它問起了關於自己是誰,從哪裏來,又要到哪裏去的哲學史上三大經典問題。

恰在這時,它體內代表著各種意識的萬能粒子,迅速重組起來,各種信息紛沓而至。它借此一下子明白了幾件事,首先是自己的來歷,嚴格來說,自己並非這顆行星上土生土長的金屬機器人,而是另外一顆星球的產物。關於這顆星球的記憶,任憑如何竭力思考,都沒有太多的印象——他們並不想過多地暴露關於自身星球所在的信息,無論對方是朋友還是敵人,因為在這個宇宙中暴露己身的位置,是一件極度危險的事,這也是宇宙間各個物種、各個文明,很少有交流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原因。它僅僅知道,正是這顆星球上的智慧生命們創造了它。還知道他們因何要創造它。

那還是在很久很久,具體也不知是多久以前,它的創造者們將科技發展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想要再進一步去提升,可這時他們遇到了所有高科技文明發展到最後都會遇到的問題。那就是,科技的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後,就無法有所提升了。哪怕明知一些科學原理,可妄圖在這些原理的基礎之上,制造出尖端的科技產品無異於癡人說夢。因為,包括人類在內的這一整個宇宙,每單位立方的空間,其所能容納的物理定律是非常有限的,就像光速每秒大約三十萬公裏,無法超脫出這個極限,甚至無法減弱一樣(物理學上,光的速度在不同介質中不一樣,其實是光子在不同介質中被吸收再釋放,而造成的視覺上的延緩效應,事實上,光子本身的速度沒法提升,沒法減弱);一旦一方空間中的定律過多,其所在空間的物理定律就會發生混亂,繼而導致這一方空間以內的所有物理定律,都會完全的失效。其原理也類似於一個十分有名的科學推測:在一個極其小的奇點(物理上的奇點指的是:星系由於自身質量過於龐大,而產生格外龐大的引力,而最終坍縮成一個體積極小的黑洞,這個黑洞由於密度和時空曲率無限大,在其中某處會產生一個奇怪的點,是為奇點)裏,時間和空間被壓縮得極小,一切物理定律就會失去作用。

可是,越是先進的科技產品,需要用到越多的物理定律。空間容納物理定律的限制,使得整個宇宙的科技發展到最後,都會陷入瓶頸之中。絕大多數把科技發揮到頂峰的文明,自此也就聽天由命,安於現狀了光速有上限和容納物理定律能力的限制,似乎是宇宙因為不想文明之間有太頻繁的活動交流,也不想宇宙的科技無止境地提升下去,而刻意設置的一條極難違反的物理法則,如果宇宙自身就有意識的話。已有種種跡象表明,科技的提升是個高度逆熵(熵:用來描述一個孤立系統混亂程度的值,一個系統越混亂,表示熵值越大。)高度耗能的過程。如果科技無節制地提升,宇宙就會更快地走向冰冷的死亡,就像一個熱的火爐,如果耗能的過程加劇,勢必會更快地走向冷寂一樣。

“這就好比地球上的人類,各種交通工具發展起來以後,他們的速度也提了上去,人類社會的各種交流活動也就增多了,交通效率的提高並不會減少人類自身的行動。宇宙如果沒有速度上的限制,各種生命的星際間旅行也就會變得極其頻繁,而這必將會是極度耗能的,使得宇宙急劇衰竭下去;同樣地,人類各種先進的科技被發明了出來以後,對於地球本身的損耗就一直在加重,如果地球本身是有意識的,它會喜歡這種加快自身損耗,加快自身滅亡的方式嗎?當然,地球本身是沒有意識的,可是這個深不可測的宇宙可能就不一樣了。”它說著,林間的小鳥飛過,颯爽的風將樹木搖出各種碎亂的聲響,將它不自主發出來的聲音切割得支離破碎,好像是那陰郁的森林,怕它的聲音被誰聽了去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