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3章 萬裏東洋起波瀾

朝堂出了不小麻煩。確切的說是津門海貿商隊出了麻煩……

經過一年多的經營,津門港跑高麗和琉球的海上商路,已經被跑熟跑慣了,就連一幹參與進來的民間海商都跑熟了。

到了這時候,高麗和琉球的市場,已經開始飽和甚至開始出現了過剩情況,要不是賈赦以朝廷的名義幹涉得力的話,只怕這兩條海上商道要出問題。

一些膽子大,或者說後台硬的海商,賺得盆滿缽滿以後,便不滿意於朝廷指定的海路通商,準備自己單獨開辟海上商路。

他們想要像朝廷當初開辟高麗和琉球商道一樣,做頭一個吃螃蟹的人,賺取最大利益。

而他們的目標,便是與琉球國相距不遠的倭國!

可惜他們不知曉,第一個吃螃蟹的不一定能得了好處,反而會引來殺身之禍啊,難道朝廷就不知道倭國的市場,比高麗和琉球加起來還大麽?

結果,頭一波暗地裏趕赴倭國做生意的海商全軍覆沒,被倭寇搶得哭爹喊娘連小命都搭上了。

這下引發渲染大波,這些海商背後都有權貴撐腰,一下子損失這麽慘重誰也接收不了啊。

於是,權貴們一邊向朝廷建言,跟倭國官府交涉,一邊又糾集一批海上亡命之途,準備跑去倭國禍患一把。

隨著津門港海貿的興起,聚集了大批豪商巨賈之外,也少不了一些想要做無本買賣的家夥。

在陸地上津門府查得很嚴,有內閣首輔賈赦時常關注,不管是哪位擔任津門府邸知府一職,都不敢怠慢了去。

津門府第一位知府賈敬已經功成身退,於半年前到魯地做了正三品的按察使,朝廷對其的封賞不可謂不厚重,也就沒有因為摘桃子的事情引發什麽官場動蕩。

可惜,短短半年時間,第二任知府因為管控不力,致使津門府的海貿市場出現混亂,被內閣首輔賈赦毫不猶豫拿下。

眼下的津門知府乃是第三任,行事手段不說有多厲害,但起碼中規中矩叫人拿不住大毛病,對朝廷尤其是內閣的命令不敢有絲毫馬虎,生怕步了前任的後塵那就追悔莫及了。

因此,津門府陸地上的強人不說絕跡,卻也沒有多少生存土壤,京畿府就在旁邊,朝廷和一幹權貴的眼睛死死盯住這處大肥肉,能有多少剪徑強人插手余地,於是他們紛紛跑到了海上。

伴隨海上商貿的繁盛,津門府外海終於出現了海盜的身影。

剛開始時零零星星不成規模,可是後來慢慢結盟搶掠有了點點實力,在北地外海也算是一股不弱實力。

當然,由於朝廷的不姑息政策,津門外海這邊的情況還算好的,那些海盜團夥也算識趣沒有主動找死。

後來情況慢慢有些變了,就賈赦所知,某些京都城裏的權貴,還有一些實力極強的海商,跟這些海盜有了秘密的聯系。

賈赦並沒有因此做出過分之舉,只要那些海盜群體作勢不太過分,或者直接亮出旗號打劫海商船隊,影響了津門港的海貿生意,他們願意如何外人也管不著不是?

只是沒想到,這次吃了虧的權貴,竟然糾集了一批不成規模的海盜,去倭國找倭寇的麻煩去了。

結果,倭人好象早有準備一般,等那幫海盜大半上了岸,便有數千倭人武士沖出一陣大砍大殺,直接將他們斬殺的岸邊,嚇得後面留守海盜船的嘍羅飛快掉轉船頭準備跑路,結果卻被倭人的海船圍住全軍覆沒。

不僅如此,那些倭人殺光了來犯之敵後,竟然直接乘坐海船浩浩蕩蕩直撲臨近的琉球王國,於琉球外海大肆劫掠大慶海商,要不是剛好有水師船隊巡邏至此,一番激烈戰鬥將其驚退的話,還不知道會出現什麽亂子。

這下,朝廷不能視而不見了,這就是當今緊急召開小朝會的緣故。

只是叫賈赦沒想到的是,禮部尚書杜文竟然要“息事寧人”,擺出一副“;禮儀之邦”的嘴臉,大談什麽不與倭人結怨之類的屁話。

因為不知名原因,紅樓世界的倭寇潮並未出現,南方沿海出現了大股海盜群,卻沒有多少倭人參與其中。

這樣的事情,對於已經身為內閣首輔的賈赦來說很好理解,一切不過都是利益使然而已。

朱明之時,除了大宗時期出現了名傳千古的鄭和下西洋之外,後來的朱明朝廷宣布了禁海令。

可惜,土木堡之變後文人掌控了朝廷主流,在海貿巨大的利益刺激下,所謂的禁海令形同虛設。那些海商背後的大金主,哪一個不是在士林擁有極大影響力的地方大族?

而為了壟斷海貿巨利,這些地方大族更是勾結倭國破產武士和浪人,弄出了朱明延綿百多年的倭寇之亂。

其實所謂的倭寇,真正的倭人只是少數,大部分卻都是沿海活不下去的百姓,還有某些別有用心之輩暗中組建的武裝力量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