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09章 殺李靖

活人永遠爭不過死人!

在原著中,雙龍與李靖初見之時,羅刹女已經掛掉了。

雙龍又毫不猶豫將他們跟羅刹女的關系道出,在李靖看來這就是有誠意的表現,同時雙龍能對一個初次相見的女人如此眷念,很是有情有義。

可是眼下情況不同了!

羅刹女傅君綽還活著,雙龍在幽州軍輜重營這裏活得十分滋潤。

加之他們可不是患難之交,說關系只是稍微談得來的朋友而已。

如今又出現了眼下這樣的情況,徐子陵的表現太讓人懷疑了。

莫非征北大將軍林沙所言是真的?

這兩混球小子,對自己的“義母”又不軌之心?

李靖好不惡心,甚至好一陣反胃。

最後的結局,自然是不歡而散。

見雙龍吃憋,林沙自然是喜聞樂見,連帶著對李靖的觀感都好了不少。

不是他不想收納這樣的人才,關鍵是像李靖這樣的家夥,心中自有主意有個性得緊。

看好你的時候,不管你有多落魄,都是千裏遙遙主動跑去投奔。

不看好你的時候,任你權勢滔天依舊入不得人家法眼,最多把你這兒當作一個臨時落腳點,不僅得不到什麽好的評價,只要稍微做得不好就會被無限放大,各種嫌棄各種不滿意,更加堅定了投奔“明主”的心思。

很顯然,林沙絕對不是李靖心中的“明主”,不然以這廝的尿性,林沙在揚州那會兒,便已經主動跑去投奔了,哪還用等到現在?

既是如此,他又何必巴巴的湊上前,拿熱臉貼人家冷屁股,他還沒這麽犯賤。在這隋末禮樂崩壞之際,他情願自己培養忠心的手下,也不願收攏能力雖強,卻心懷二意的家夥。

就好比瓦崗寨那幫家夥,明明還在李密手下混跡,卻是一心想要投奔李唐,簡直就是二五仔的典範。

別被什麽隋唐演義給忽悠了,秦叔寶和程咬金他們幾個可不是什麽好鳥。要不是看到李唐最有希望統一天下,他們會眼巴巴的跑去投奔,而且還是在李世民初掌軍權之時?

按照江湖人物講究忠義的性子,他們就算跟李密尿不到一個壺裏,自動脫離瓦崗寨另起山頭就是,何必非得掛著一個瓦崗大將的名頭,喜滋滋使盡手段投奔李世民?

說白了,無關理想,也跟忠孝節義沒啥關系,一切的聯系都只是利益二字作逞而已。

這時代可不講究什麽三顧茅廬,而是良禽擇木而棲!

……

“這是個天下大亂的時代,在刀兵相對中不是你死就是我亡,不夠心狠手辣的人都要被淘汰。故只要我們認清目標,定下自己的原則,分清楚是非黑白,敵友之義。便可對得住天地良心了。”

“杜伏威名氣雖大,卻不是爭天下的料子,既縱容手下,又貪眼前小利,還幹出強行拉夫入伍的事兒,弄得天怒人怨,村鎮荒棄,實是飲鴆止渴的下下之著,我起始還當他是個人物,現在可看通看透了。”

“縱觀現今形勢,雖說義軍處處,但算得上是出色人物的卻沒有多少個,現在聲勢最盛的首推‘大龍頭’翟讓,不過翟讓的手下太將李密,聲勢尤在他之上,又深諳兵法,如此主從不明,將來必會出事。”

“李密不但是當今有數的武林高手,更是用兵如神的兵法家,為人亦有領袖魅力,是可問鼎天下的人物。問題是對手太多,首先就有四姓大閥,均是人材輩出,決不會坐看隋室天下落在外姓人手上,此種門閥之見,根深蒂固,誰都沒法改變。而四閥最優勝的地方,是屢世顯宦,精於治國之道,這豈是一般起義的山野之民所能及,杜伏威就是最好例子了,縱是武功高強,亦難成大器!”

“這世上根多看似絕無可能的事,都是由有志氣的人一手締造出來的,布衣可封侯拜相。甚至榮登皇座一無所有的人亦可以成為富商巨賈,此種事早不乏先例,故咱們大可以此為自勉。”

“瞿讓、李密之外,眼前最有聲勢的還有王薄、竇建德和杜伏威上這三股勢力是最有前途的。”

“王薄乃長白派第一高手,被稱為武林中的‘鞭王’,自稱‘知世郎’,所作(無向遼東浪死歌),深入民心,亦懂掌握民心,故極受山東民眾支持,比杜伏威強勝多了。”

“若瞿讓和李密內訌,那代之而起的必是清河人竇建德無疑,此人乃河北綠林霸主,掛名當過裏長,後因家族親友被楊廣派人殺個幹凈,憤然加入高士達的起義軍,高士達戰死,這支起義軍就落到他手上。此人武功已臻化境,手下有十萬之眾,據高雞泊為基地,勢力直貫黃河,不容輕視。”

世上沒有不透風的墻,同時沒有認真下去探察不到的消息。

等林沙神輕氣爽離開後,有關李靖和雙龍的結識過程,以及三人在一起時的聊天內容,在很短時間內便擺上了林沙的書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