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31章 變化

時光匆匆而過,轉眼便是三年光陰。

三年時間,小小的牛家村年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村中的土坯房全部推倒重建,取而代之的是青磚黑瓦的名堂小院。

牛家村原本才二十來戶近百人口,而經過三年潛心發展,村裏又多出二十來戶近百人口,呈現一片興旺發達之像。

別的不說,單單村裏多出的三家豆腐作坊以及議價紮油作坊,便給小小的牛家村帶來豐厚利潤,以及足夠改變村民生活質量的錢財。

因為這幾家作坊的緣故,村口的大路上時常人來車往熱鬧非凡,作坊裏出產的豆腐以及菜油豆油,還有功用多樣的豆渣,都是附近村鎮百姓十分喜愛的生活用品,甚至臨安的幾家酒樓都有牛家村出產的豆腐以及豆油。

牛家村一下子變得人氣十足,自然吸引不少走街竄巷的貨郎以及專門服務於村鎮的遊動小販,在村口大曬谷場一角,甚至逐漸形成了一處小小的熱鬧市集,吸引鄰近村鎮鄉民光顧以及消費。

要說變化最大的,當屬村中私塾。

兩年前私塾便搬離了祠堂,在臨近山林的一處開闊地帶,又重新蓋起了一座三進大院落,成為了新的私塾校址。

而私塾手下更是有兩家作為學生實踐學習之用的豆腐作坊和豆油作坊,每日出產雖說不多卻也足夠維持私塾正常運轉,包括提供學生們的中飯以及必須的學習消耗品比如書寫用的草紙等等。

現在不僅僅是牛家村村民將自家孩子送到私塾讀書認字,就是附近村民也紛紛求托將孩子送了過來,讀書識字還是次要的,能夠學上一門以後吃喝不愁的手藝,才是吸引附近村民將孩子送來的最大動力。

沒辦法,眼球效應威力不小!

也就是去年,牛家村私塾第一批學生正式畢業,一共八名十五歲左右小子,因為天賦和年齡的關系沒有一個走讀書科考上之路的。

但他們近三年時間的學習也不是白費的,不僅讀完了三百千以及基礎數學運算,更是學得一門或者幾門吃飯手藝。

他們一畢業不是跑到縣裏商鋪應聘賬房先生,便是自家開豆腐作坊或者合夥開榨油作坊,牛家村短短三年時間發生的巨大變化,其中起碼有這幾位私塾畢業學生大半功勞。

那幾家作坊財源滾滾沒錯,可無論制作豆腐還是榨油都需要原材料吧,而且隨著生意逐漸擴大所需原材料的數量迅速增加。

畢竟都是些矛頭小子,社會經驗太少像是采購這等活計,自然得交由村中青壯村民負責,這裏頭的油水雖然不多也足夠經手的村民賺到不少銅板改善家中生活狀況。

而附近村鎮也樂意把家裏種的豆子賣給牛家村的采購人員,沒辦法他們如果將豆子賣給鎮上的榨油和豆腐作坊的話,價錢還不足牛家村統一采購價格的一半,可想而知家中種有豆子的鄉民會做和選擇。

有了這樣活生生的例子,臨近村子的村民不想把自家孩子送到牛家村私塾才怪。反正私塾又不參合到激烈的外部商業競爭之中,與鎮上的類似作坊有利益沖突,純粹的教學教手藝誰也說不出一個不是來。

不僅是臨近村莊的村民,就是最近的鎮上居民,聽聞消息後親自跑來牛家村考察了一番,回去後也琢磨著把自家小子送來讀書學藝。

盡管牛家村裏正與村人都明裏暗裏向林沙表示,不希望私塾接納外村學生,不過林沙都沒當回事,只靠孩子年齡合適又沒有隱疾在身,他大開方便之門照收不誤。

他的理由也很強大,牛家村實力不足又太過惹眼,要是不趁著鎮上強力人物插手前,多多招收外來學生擴大影響,廣泛結網形成一股強大的利益網絡,迫使那些心懷鬼胎之輩不敢胡來的話,真等事到臨頭再做什麽準備就遲了。

裏正跟村人聞言雖然心中依舊不怎麽甘願,卻也不得不承認林沙所言有理。

通過那些“采購人員”的嘴,林沙確實察覺到外村和鎮上對牛家村突然富裕起來的眼紅和嫉妒,這些“采購人員”在外頭也開始受到地頭蛇的刁難和敲詐,雖然情況還不嚴重卻是個不好苗頭。

私塾的規模擴大了學生數量一下子也超過百人,再像之前那樣開大班就有些不合適宜了。

從今年開始,在林沙的統籌指導下,又有私塾先生們的查漏補缺共同完善,私塾便大刀闊斧的實行了分班制。

按照年齡大小,識字程度以及學習進度,將百來位學生分成五個班,每本二十到三十人不等,按照不同的教學計劃和課本教授學習。

同樣按照現代綜合性學校的模式,每月都要組織一次考試,連續三次考試排名倒數三位的學生,對不起直接把開除送回家。

這事就很打臉了,當學生家長們知道私塾的這一規定後,滿口子贊同之余等孩子回家後就沒少敲打,有的甚至直接動手動鞭子,嚴厲警告自家小子一定要學好,堅決不能因為學習成績太渣被私塾開除,真要出了這事那一家人的臉面將丟得幹幹凈凈,在村裏也別想擡頭見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