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蠟燭(第2/3頁)

十月中旬,為了證明自己不凡的勇氣,一個酒店的保安科長大張旗鼓地宣布了自己的生日,當天晚上,在切蛋糕之前,他遭到了一個保安職工的槍殺。那個開槍的小夥子馬上就被警察抓了起來,他說自己的殺人動機是自己工作非常努力,卻得不到科長的賞識,看不到光明的前途,這讓他無法繼續生活。

於是,城市裏幾乎所有的公司都對在職人員進行幾次三番的能力評測,幾乎所有的公司都慌慌張張地進行了不間斷的小範圍的人事調整。

兩天後,一家出版社的職員不經意間總結出了一個規律。他宣布自己知道了生日蛋糕死亡事件的蹊蹺之處,並將其公布於世。他說,你只要在吹熄蠟燭的時候不熄燈,那麽就不會死掉——沒有那幾秒鐘的黑暗,兇手便沒有了作案的條件。第二天,一個工程隊的總監在開燈的情況下吹熄了蠟燭,他勝利地朝著身邊的人笑了,然後他的笑容永遠留在了臉上,目擊者說,他們看清了,他是笑著死去的。

只要在吹熄蠟燭的時候不關燈,那麽就不會死掉——誰會那麽傻,相信這個。

動機二

警方對那個工程隊的職員逐一做了筆錄,顯然其中沒有某些職員認為自己懷才不遇——或許他們只是不敢承認,但是即便真的有,也絕對不會到了因此萌動殺機的程度。

懷才不遇的猜想遭到了前所未有的質疑,最後堅持這種說法的人辯解道:即便有些個案並不能用懷才不遇的猜想來完美地解釋,但是另有更多的案件也是符合這種猜想的,想想那次槍殺案,就是最有分量的證據——很明顯,即便沒有謀殺案,這也是一個才華得不到重用的社會,因此迷人的天賦和高超的技術反而成為其所有者的煩惱,並在整個城市中催生出一線殺機。

與此同時,一個個新鮮而有趣的解釋也陸續在城市的街道流傳開來。

“根據我的觀察,蛋糕案件中的死者另有一種共同點,那就是會收到巨額的禮物。每到節日,尤其是他們的生日,死者公司的下屬都要絞盡腦汁地為他們選擇禮物,以免影響自己在公司裏的前途。”一個研究社會學的女人說,“就像一筆筆賄賂,顯然有些心理不太正常的人,因為種種原因,無法晉升,他們也不能適應這種不良之風,於是在這些人當中,另有一些心理更為扭曲的人,他們最終選擇走極端。”

在城市中,那個女人的說法得到了更多市民的贊同,她說:“雖然了解了作案動機,但是兇手的手法卻是天衣無縫的,要抓到他需要一些時日。所以,為了保護自己的小命,我們應該首先戒掉這種送禮的不良之風。”

於是,那段時間,城市中的送禮現象突然得到了最有效的遏制,禮品店繼承了蛋糕店的倒閉命運。

與此同時,死亡還在繼續,一個貨車小隊的領班偷偷摸摸地開了一次野外生日派對,他們把蠟燭插在了比薩上,吹熄蠟燭後,他也死了。

值得注意的是,這個車隊領班為人和善。往日以來,他並不在意別人為他準備的生日禮物是否貴重,尤其是這次,他舉行野外生日派對的動機十分單純——車隊的生活風餐露宿,讓人精神緊繃,身心疲乏。當然,豐厚的甚至偶爾超過預期的薪水告訴大家這一切都是值得的。這次派對是在一次長途托運一批小轎車的路上舉行的。讓人舒服的田野,城市中難得一見漆黑的夜晚和窒息的寂靜,讓大家疲憊緊繃的身體禁不住伸著懶腰——領班接到了小女兒發來的祝福短信,這才想起今天是自己的生日,而且淩晨將至,自己的生日馬上就要消融進這美好的夜晚中,他看到副駕慵懶的狀態,心血來潮地決定暫停行進,讓大家一起去路邊的田野裏舉行一個派對——這一定會讓所有人終生難忘。意外的生日派對十分簡潔,沒有禮物,沒有驚喜,甚至都沒有蛋糕,他們只能把湊到的六根白色蠟燭象征性地插到比薩上面。

他還是死了,他躺了下去,夜車一樣消融進濃厚的黑暗裏。

啟示

“我覺得這一切都有上帝的參與,有上帝的策劃或者默許。顯然,如今人們在焦慮的工作和劇烈的娛樂中耗盡了自己全部的生命。大家的生活,要麽就是工作,或者就是娛樂。”一個牧師說,“這樣的命運得不到上帝的垂憐。於是上帝選擇把啟示投放到人間。那些事業有成的人外表光鮮,他們站在了事業的高處,與此同時,他們的生日也讓他們極盡了娛樂之所能。我想,這些人最害怕的就是許願了,因為他們可憐得已經沒有了願望。生命既然已經耗盡,必將油枯燈滅,所以他們死了。我想這就是上帝的一部分意思吧。”

牧師的偉大之處,就是可以解釋眼下的一切,雖然他們不能解決哪怕一件事——我只是在解讀上帝的意思,上帝在雲層後面注視了我們的一舉一動,他只是在看,他不會插手——這便是啟示。“只要不吹熄蠟燭,就不會死去,多麽可憐的自信,上帝只是不願讓我們看到死亡——愚蠢的人總是犯同樣的錯誤,他們把上帝的仁慈看作上帝的疏忽。懷才不遇而引發的社會殺人連鎖反應,我不得不說,人類不是瞎的,而是完全顛倒了黑白,送禮之說也是這樣。我們就像不識字的孩子一樣總是讀錯上帝書寫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