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指揮中心(第2/2頁)

“當然不會,這種情況相當常見。”長星皺眉:“也就是說,和飛艇、戰艦一樣,你們對身體的態度只是純粹的工具?”

“對,身體只是工具,而且是無數工具中的一種,並不具備什麽特殊的意義。”這一次,吳清點頭的幅度大了很多:“對我們來說,共用一個身體,和共用一艘戰艦,一條飛艇,一台車,一張辦公桌,一個打火機都沒有什麽區別。”

“但願意共用,”長星搖著頭:“並不代表就會因此突然擁有高明的操作技巧。”

“這當然。”吳清先點點頭,然後立刻反問:“你為什麽會願意讓指揮中心統籌指揮你的戰艦?”

“和剛才我說的一樣,因為他們擁有更好的操作技巧,更好的戰場嗅覺,更全面的推演數據,更精確的配合。”

吳清繼續追問:“他們為什麽會有這些?”

“因為這是他們的專業,他們進入軍事學院之後,就每天都……”說到這兒,長星停了下來,露出了恍然的神情。

“是的。”吳清:“我們的指揮中心,也同樣如此。”

“那312億吳小清?”長星震驚了:“有多少吳小清能這樣和原始猛獸搏鬥?”

“如果你說的是和野生動物搏鬥的技巧,擁有這些技巧的吳小清數量是:每一位。”吳清糾正長星的誤解:“如果你問的是研究這些技巧的吳小清,數量是112762位。”

“你們……”‘每一個’和‘11萬’的差異讓長星想到了某種可能:“智體化了?”

“用‘智體化’來描述比較狹隘。”吳清淡笑著回答:“知識和技能的共享是大部分生物和社會進化的趨勢,越先進的文明,知識和技能共享的程度越高。”

“當然,知識和技能進入到較高領域的時候,受制於教育技術、個體利益、生物本身生理能力的限制,會遇到某些瓶頸。但相對的,這些瓶頸一旦突破,共享化的程度立刻又會大幅度井噴。”

“就像你們現在這樣?”長星問。

“我們現在也相當粗放。”吳清表示:“雖然沒有了生理能力和個體利益的限制,但我們現在,10萬左右‘吳小清’專門在虛擬世界中體驗、使用、熟悉這具逼近極限的人類身軀,提煉出來的標準模版後,一樣還需要10萬左右‘吳小清’體驗各種特殊情況,再加工成容錯模版,再通過幾萬‘吳小清’測試,削減冗余數據等等……最後再上傳到數據庫,給每一位‘吳小清’有需要的時候,再臨時調用。”

說到這兒,吳清忽然嘆口氣:“技術,能源、傳輸速率、生理特征都限制著我們,但我們現在最大的困難,還是在於組織形態和綜合統籌這樣的結構層面,搜救隊的資料庫,沒法給我們什麽幫助……直接從原子時代,跨越到我們現在這種形態的文明,根本沒有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