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談判(第2/2頁)

真正有資格被智體記恨的聯邦人士,比例一下子就降到了極少數。

不過,絕對數量下降了許多許多,平均份量卻也增加了許多許多。——罪行的份量,懲處的份量,以及這些聯邦人士自身實力的份量,都是如此。

否則他們以前也沒法把智體怎麽樣。

要知道,就算誕生智慧之前,參與組成智體的多個智能AI,都已經是相當昂貴的資產。

可想而知,這些或身居高位,或富有資產,或具備影響力的聯邦公民,顯然會竭盡全力,避免落入智體手中。

收買政府,煽動民意,捆綁愛國情懷,抹黑和平言論……

等等等等。

雙方進行和談的時候,戰場並沒有停火。

談判陷入僵局,智體以更大規模的行星突襲表明自己的決心。

“有份量”的人士們倒是不介意死上百來億聯邦公民,以換取智體徹底滾出星系,奈何聯邦公民的恐慌指數級上升,和平的呼聲指數級高漲,“有份量”人士們理智地認識到死戰到底不再現實,轉而更換談判目標,盡力爭取寬厚條件。

這個時候已經晚了。

一次世界大戰,就是一次舊勢力的大洗牌。

沒得罪過智體的有份量的聯邦人士們,聯合聯邦公民,猝然發力,先是粉碎掉表現最強烈的反談判力量,然後緊接著將藏在後面的,得罪過智體的各個體和組織們分別擊破。

解決了最關鍵的這一點,戰爭終於開始真正地走向和平。

接下來的談判,進入到技術性細節。

細節很多很多,全部羅列下來估計不會比智體這個小胖友小本本上記錄的仇人名單短多少。

搜救團隊最關心的有兩點:

其一,出於對智體跑路的恐懼,聯邦方要求在智體控制區域全面布置監控系統,絕對不允許繼續建造戰艦,更不允許向星系外派遣戰艦,作為對等條件,智體也可以在聯邦方同樣全面布置監控系統,聯邦方同樣保證不再建造戰艦,不向星系外發展。

當然,兩個文明都不是傻逼,不會就這麽用一個星際版的《華盛頓公約》把自己永遠捆死在星系內,雙方申明,當科技達到一定的程度,或是其他時機出現的時候,雙方可按比例派遣力量,聯合向星系外探索,並預先約定好雙方在未來新星系的力量對比平衡。

看到這個條款,搜救團隊算是松了口氣。雖然這兩個不省心的文明,未來聯合向星系之外發展的時候,還是有可能將目光落到A文明身上,不過搜救隊也不是保姆,沒義務一次又一次阻止文明作死。

至少這一次搜救行動的目標,繞了一個大圈,最終總算是有了一個好的結果。

搜救團隊關心的第二點是“吳小清”們。

新一屆聯邦政府授予所有“吳小清”們完整的公民權。

哪怕是換了一屆政府,起初的時候,聯邦還是很不樂意兌現這個承諾。開什麽玩笑,一下子多出近百億公民,而且還是來自同一個個體的復制體,無論社會體系,政治力量,甚至是道德倫理都面臨著巨大的沖擊,剛剛洗過牌的聯邦立馬就會面臨第二次洗牌。

一時之間,“事急從權”,“不拘小節”的說法喧囂直上。

然而,吳小清代表搜救隊全程參與了相關的談判進程,並發出威脅,如果不能做到這一點,搜救隊將和智體達成聯盟,使用傳送功能將智體的艦隊傳送到聯邦的每一座地下城市。

吳小清說到做到。

往聯邦的地下城市傳送了幾艘智體戰艦之後,聯邦內部的輿論,立馬由“事急從權”,“不拘小節”轉變為“不能讓將士們流血又流淚”,“誠信這東西還是要講一講的”。

談判是妥協的藝術。

有了傳送能力的加入,搜救隊如果狠下心真的倒向智體一方,智體必勝無疑。到時候被記在智體小本本上的公民,估計不可能再像當前形勢下“以藐視對藐視”這麽寬宏大量地放過。

然而,“吳小清”們的問題,遠比吳小清想象的復雜。

接納三百億具備完整公民權的新公民,遠遠超出了新一屆聯邦政府的承受能力。

或者說,遠遠超過了聯邦星系的承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