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攀爬斯奈費爾火山(第2/2頁)

在我們攀登的一些地方,山坡和地平線形成的角度至少有36度。攀登這樣陡峭的山坡幾乎是不可能的,所以我們只得沿著附近那些陡峭而布滿碎石的斜坡,艱難地繞過去。這時,我們只好借助鐵棒,互相扶持著前進。

我不得不允許叔叔一直走在我的身邊,不停監視著我,因為有幾次危險的關頭都是他的手臂給了我極大的幫助。他自己似乎具有出眾的平衡天賦,因為他一次都沒有摔倒過。三位冰島人盡管背負沉重的行李,但是卻像登山者那樣敏捷地向上攀登著。

我打量著斯奈費爾火山高高的山頂,感到我們似乎不可能從山的這邊爬上去,除非山坡不像現在這樣陡峭。不過幸運的是,經過一個小時艱苦的攀登,在覆蓋著積雪的半山腰,意外地出現了一條階梯狀的山路,為我們的攀登提供了極大便利。這種山路是火山噴發時熔巖四溢形成的,被當地人稱為“斯地納”。如果四溢的熔巖不是由於地形的阻礙形成這種山路,那麽它們可能會流入大海,形成新的島嶼。

這種山路給了我們極大幫助。盡管山坡越來越陡峭,可是這些台階卻使我們攀登起來很容易,而且速度也在加快,以至於當其他人繼續向上攀登的時候,我只要在後面稍微喘口氣,他們就會走出很遠,在我的視線中變得越來越小。

晚上七點鐘,我們已經攀登了2000級台階,最後俯視著一座小圓丘。斯奈費爾火山錐就聳立在這座圓丘上。

大海平鋪在我們腳下3200英尺的地方。我們已經越過了雪線,由於冰島地區氣候非常濕潤,因此這裏的雪線緯度並不很高。這時,氣溫異常寒冷,而且大風猛烈地刮著。我感到筋疲力盡。教授看到我已經邁不動雙腿,因此盡管他急於繼續趕路,但仍決定停下來休息一會兒。他對向導做著手勢讓他們停下,可是向導卻搖搖頭,說:“上。”

冰島亞冰川時期的火山口

“看來我們必須再向高處走一段。”叔叔說道。

他問漢斯為什麽要這樣。

“密斯都。”向導回答。

“是的,密斯都。”另一個冰島人也帶著恐懼的口吻重復了一遍。

“他們說的是什麽意思?”我急切地問道。

“你看。”叔叔說。

我向平原地區看去,只見一團挾裹著碎石、沙粒和塵土的氣團,猶如龍卷風一樣在盤旋著上升,然後大風將它吹向斯奈費爾山坡,而它的方向正是我們目前所在的位置。那團氣流仿佛一道不透明的屏障擋在我們和太陽之間,並在山坡上投下一團巨大的陰影。如果龍卷風此刻正向我們襲來,那麽我們將不可避免地被卷入其中。當大風從冰河吹來的時候,冰島人把這種常見現象稱作“密斯都”。

“快上,快上!”向導大聲喊道。

我雖然不懂得丹麥語,但是也能明白漢斯讓我們快些跟他走。漢斯開始向火山錐後面走去,為了節省力氣,他走了一條彎路。不久,龍卷風就撞上了山坡,在它猛烈的撞擊下,整座火山都搖撼起來。旋風卷起的碎石猶如火山噴發,雨點兒般在空中飛舞著。幸運的是,我們已經走到了山坡背面,所以沒有遭遇危險。如果沒有謹慎小心的向導,我們一定會被打得血肉橫飛,化為齏粉,猶如一顆無名的流星被拋向遠方。

漢斯認為我們在火山錐附近過夜很危險,因此我們繼續繞來繞去地向上攀登著。用了大約五個小時,我們攀上了最後的1500英尺。由於山路彎彎曲曲,我們至少走了9英裏。由於饑寒交迫,我已經再也支撐不住了,稀薄的空氣使我感到呼吸困難。

晚上十一點鐘,我們在這個最黑暗的時刻,終於登上了斯奈費爾火山頂。在走進火山口休息之前,我還來得及看到午夜的太陽位於最低點,它正把它那微弱的光灑向在我腳下沉睡的小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