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荒島上的人 第十一章(第2/4頁)

這裏必須提到一件有趣的事,因為這是他們第一次嘗試與外界取得聯系。

吉丁·史佩萊已經想過多次:是用瓶子裝一封信扔到海裏期盼著海水將它沖到有人居住的海岸上去,還是用鴿子把信件帶走呢?他一直沒有決定。

可是他們怎麽能指望瓶子或者信鴿能成功渡過1200英裏的海洋呢?真是癡人說夢。

赫伯特在6月30日一槍把一只信天翁打了下來,大家捉住它以後才發現它的腿受了點輕傷。這只鳥非常美麗,雙翼展開有10英尺長,能夠輕松飛躍太平洋。

美麗的信天翁

赫伯特想留養下這只艷麗雄偉的飛鳥,它的傷口很快就可以痊愈,況且他覺得可以將它養馴。史佩萊卻告訴他,他們不應該錯過利用這個使者越過太平洋與外界取得聯系的機會。這只信天翁如果來自有人居住的地方,那麽它一定也會飛回到那裏去。

身為新聞記者的吉丁·史佩萊或許正想趁此機會將他們在林肯島上驚心動魄的冒險事跡寫成通訊寄往外界。要是可敬的編輯約翰·裴尼特得到了這篇通訊,《紐約先驅報》的記者史佩萊和刊載這篇通訊的那份報紙無疑都將取得巨大成功。

吉丁·史佩萊做了一個不會透水的口袋,寫了一篇簡單的報告放進去,在袋上寫明懇請撿到的人將它寄往《紐約先驅報》。這個小口袋被系在信天翁的脖子上而不是腳上,因為他們知道這種鳥習慣在海面休息,他們看著這個快速的飛行使者飛向朦朧的西方,消失不見,感到心潮澎湃。

“它去哪裏了?”潘克洛夫問。

“飛往新西蘭了。”赫伯特回答。

“祝你一路順風!”水手大聲喊,可在心裏他對這種通訊方式並不抱什麽希望。

在冬天到來後他們又呆在“花崗石宮”裏工作了,有的縫衣服有的制造船帆,或是幹一些別的事情。

在非常寒冷的七月他們並不缺少木材和煤炭。塞勒斯·史密斯在餐廳裏裝設了能幫他們消磨漫長夜晚的第二個壁爐。他們邊工作邊聊天,閑暇時就朗讀,這段時間他們獲益匪淺。

晚飯之後,人們在燭光明亮的屋子裏烤爐火,喝著熱的接骨木咖啡,聆聽外面的狂風怒號,在煙鬥裏散發出的芬芳香氣裏享受著美好的時光。如果說這對於背井離鄉來說是樂趣的話,那麽他們的樂趣可說是已到達極點。他們時常會談到一天天成長起來的祖國和許久不見的故友。塞勒斯·史密斯心系國家,他的話總是能讓夥伴們聽得津津有味。

史佩萊有一天對史密斯說:

“親愛的塞勒斯,你所預言的那些將會不斷發展的工商業是否會遭遇危機而完全停滯呢?”

“為什麽會停滯呢?”

“它們會因為缺少寶貴的煤而停滯下來。”

“沒錯,煤確實是寶貴的礦產,”工程師回答,“金剛石也不過是煤的結晶,大自然似乎是為了證明煤的寶貴才產生了金剛石。”

“史密斯先生,”潘克洛夫插進話來,“如你所說,我們爐子裏燒的是像煤的金剛石嗎?”

“當然不是。”史密斯回答。

他們把小口袋系在信天翁的脖子上

“無論如何,”吉丁·史佩萊說,“煤總有一天是會燒完的,這一點你無法否認吧?”

“可是煤的礦藏還有很多,十萬個礦工每年才開采出一萬萬英擔(1),想把煤開采光還早著呢!”

“隨著煤的消耗一天一天增加,”吉丁·史佩萊說,“我們可以料到,十萬個礦工很快就會成為二十萬個,開采量也會成倍增加。”

“是的,歐洲很快就會用機器來進行煤礦開采,等歐洲的煤礦開采完了,工業消耗還可以由美洲和澳洲的煤礦來維持一段時期。”

“那能夠維持多長時間呢?”通訊記者問。

“至少二百五十年到三百年吧!”

“我們這一代不必擔憂了,可我們的後代就難說了。”潘克洛夫說。

“人們應該會發現別的東西。”赫伯特說。

“但願如此,”史佩萊說,“因為沒有煤就不會有文明時代所必需的任何一樣東西。”

“可是會有什麽東西被發現呢?”潘克洛夫問,“史密斯先生,你能猜到嗎?”

“大概猜得到,夥計。”

“那他們會找到什麽東西來替代煤呢?”

“是水!”史密斯回答。

“是水?”潘克洛夫喊起來,“你是說將來輪船和引擎的燃料是水,用水燒水嗎?”

“當然,電可以把水分解成它原有的元素,”賽勒斯·史密斯說,“只要根據一種不可思議的規律使得彼此吻合,並逐步完善,水就會成為一種強大而且可以操控的力量。夥計們,我相信水總有一天會變成燃料,組成水的氫和氧可以作為光和熱的無盡源泉,它的力量煤根本無法企及。這兩種壓縮氣體將來會裝在輪船的藏煤室和火車的煤水車裏,兩種氣體在爐子裏燃燒會產生極大的熱能,所以我們無需擔心。地球會供給人類所需要的東西,只有我們有動物、植物和礦物,就有光和熱。我想等煤枯竭時,就能夠用水來取得熱能和溫暖。在將來,水就是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