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一個大膽的建議(第3/4頁)

普羅科普提出的這個方案真是一個極為大膽的設想,但是他們既然處於這樣的危急關頭,也只能不顧一切了。

不過,他們必須精確地計算出兩顆星球碰撞所發生的時間,最好沒有一分一秒的差錯,因為只有這樣才能確保這個計劃的萬無一失。塞爾瓦達克上尉的任務是想方設法從羅塞特教授那裏探聽消息。

船長助理普羅科普負責帶領大家制作氣球。

一切工作立刻開始著手進行。這個氣球一定要足夠大,大到足以容納“溫暖的國土”上的二十三位居民,至於在直布羅陀和休達島上的那些英國人,既然他們不願意來,那就隨他們好了。

為了使大家脫險的可能性更大,普羅科普還想出很多辦法使氣球在空中漂浮的時間更長一些,以便碰撞發生後,人們有時間來尋找一個適當的著陸點。普羅科普決定在氣球中放些幹草或秸稈,以維持氣球內的空氣供熱。氣球內的供熱是必不可少的。

“多布裏納號”上的船帆早已放在大巖洞的地道裏。大家把這些帆布拿出來,將它們剪成很長的布條,為了防止漏氣,還在上面塗上了一層漆。漆是從“漢沙號”的存貨中搜出來的。船長助理普羅科普親自做了一個模型。人們一起動手,按照這個模型,將那些布條縫在一起。俄國水手做這項工作顯得十分得心應手,他們耐心地教著那些西班牙人怎樣縫制。

這項工作,除猶太人艾薩克和帕米蘭·羅塞特教授之外——羅塞特認為這是很乏味的——包括小尼娜在內的所有的成員都參加了。

一個月時間過去了,但塞爾瓦達克還沒有找到合適的機會向羅塞特教授詢問有關兩顆星球碰撞的時間。隨著時間的推移,羅塞特教授變得越來越難以接近,因為隨著氣溫逐漸回升,他已搬回原來居住的那個小山洞裏。他整天把自己關在裏面,不讓任何人進去。塞爾瓦達克上尉曾試探性地向他詢問過一次,但他根本不予理睬,因為他根本就不想回到地球上去,所以也不願在回去的問題上幫大家的忙。

塞爾瓦達克只好耐心等待合適的機會,以便再一次向教授提出這個至關重要的問題。

於此同時,加利亞一直在向太陽靠近。在加利亞人看來,地球的輪廓已經變得越來越大了。彗星在11月行進了23600萬公裏,到12月1日,它到太陽的距離將只剩下31200萬公裏。

氣溫急速回升,隨之而來的是冰凍的海面開始破裂。這是一個壯觀的場面,可以很清楚地聽見冰塊破裂的聲音。一條條細流開始徜徉在山坡上,幾天之後,這些細流就化作了一道道激流和瀑布奔湧在山間,而山中的積雪早已經不見了蹤跡。

空中開始出現雲朵,很久不見的風也徐徐而來,吹拂著空中的雲朵。看來,過不了多久,雷雨就會隨風而至。加利亞星球又將迎來一個生機勃勃的季節。

但是,隨著冰雪的消融,在那個小海灣裏,一場災難不可避免地發生了。“多布裏納號”和“漢沙號”徹底毀滅了。冰板爆裂的時候,“多布裏納號”和“漢沙號”距離海面仍有大約30米的距離。隨著冰層逐漸解凍,船體下的巨大冰塊開始下沉並出現傾斜,正像北極洋的冰山那樣,冰塊的底部由於不斷受到溫度較高的海水浸泡,隨時都有可能與船體脫離。在這種情況下,想要救出兩艘船是不可能的。

12月12日到13日夜裏,由於船體主要部分的冰塊脫落,巨大的冰塊突然失去平衡,一下子翻了過來。“多布裏納號”、“漢沙號”倒在了岸邊的巖石上,頃刻間被撞成碎片散落在地上。

盡管這場災難已經在人們的預料之中,誰也無力改變什麽,但是眼看著兩艘輪船瞬間撞成碎片,人們心裏自然還是生出難以名狀的憂傷。

艾薩克·哈克哈伯特為此嚎啕大哭,其悲痛之情簡直不是語言所能描述的。他連聲咒罵、埋怨塞爾瓦達克等人,說他們要對這件事負責。他揚言回到地球以後要去控告他們,讓他們賠償他的損失。他說如果不是他們強行把他的“漢沙號”從古爾比島開到這裏來,就不會發生這樣的事了,正是他們一意孤行,不聽他的勸告,才造成今天的慘禍。

塞爾瓦達克警告他,如果他再胡鬧,就叫人把他捆起來。艾薩克不敢再吭聲,他一言不發地回到了他那個昏暗的洞穴裏。

到了12月14日,氣球已經完工了。人們縫制得很細致,而且塗了漆,所以氣球非常堅固。“多布裏納號”上質地輕柔的纜繩用來做了吊籃上的繩索。吊籃的邊筐則是用“漢沙號”貨艙裏的柳條編織而成,容納二十三人完全沒有問題。這個交通工具雖然不是太舒服,所幸大家也只是暫時在裏面呆一會兒而已,因此完全可以擠一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