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 第九章 前往奧克蘭(第3/3頁)

這時,一行人正精神抖擻地沿著懷帕河下遊趕路。這地方空寂無人,沒有土著人的蹤跡,也沒有任何痕跡表明有人來過此地。小溪時而穿行在高大的灌木叢中,時而沿著沙灘蜿蜒流淌。行人可以一眼望到堵住東面河谷的那幾座小山,山形怪異,在朦朧的霧靄中若隱若現,仿佛是些巨獸,與上古時期的怪獸無異。它們有可能是一群頃刻之間化為巖石的巨鯨。一看這些高高低低的山丘,就知道這一帶是火山巖地質。事實上,新西蘭是由近期火山噴發形成的。它從海裏升起來就一直不停地增長,有些地方20年增高了6英尺。現在,整個島嶼內部的地火還在奔騰不息,沖擊、震撼著兩島,還常見一股股地火從許多間歇泉泉眼或火山口噴發出來。

下午4點,大家輕輕松松地走了9英裏。巴加內爾不斷地查看地圖,從圖上看,離兩河匯流的地方還有5英裏,大家計劃在那裏過夜。從那裏到首府還有50英裏路,只需兩三天就到了,如果哥尼納凡一行能遇上半月一趟往來於霍克灣和奧克蘭兩地的郵車的話,頂多8個小時就能到。

“看來,今晚還得露宿。”哥尼納凡說。

“是呀,但願這是最後的一次露宿。”巴加內爾回答道。

“那太好了,露宿對兩位女士來說著實不太方便。”

“可她們沒有半句怨言,也從不叫苦,”蒙格爾斯接著說道,然後,他轉向巴加內爾問道,“對了,巴加內爾先生,您不是說在兩河流的交匯處有個村子嗎?”

“沒錯,”地理學家回答,“約翰斯頓制的地圖上標得有,名叫納瓦西亞的村,離兩河匯流下方約2英裏處。”

“那好呀,今晚咱們就去那裏過夜吧?找個好點的旅館休息一下,海倫娜夫人和瑪麗小姐一定不在乎再走2英裏路的。”

“找個旅館?”巴加內爾驚叫起來,“在毛利人的村子裏找個旅館?這地方連個小酒館,小客棧都沒有,哪兒還有旅館呀!這種村子裏只有茅草棚。我認為我們不但不能在那裏過夜,而且還要離得遠遠的。”

“您總是前怕狼後怕虎的,都成驚弓之鳥了,我的巴加內爾先生!”哥尼納凡爵士嘲諷道。

“親愛的爵士,對毛利人還是多長個心眼好,不怕一萬,就怕萬一。這可是新西蘭海岸!不知道戰爭進行得如何,也許還打得很激烈。也許毛利人正想抓幾個像我們這樣的歐洲人去呢!我可不想領受他們的‘熱情好客’,都是黃鼠狼給雞拜年,沒安好心。”巴加內爾振振有詞地說道,“我覺得咱們還是避開村子、繞道而行為妙,免得遇上土著人。到了德魯裏,情況就大不同了,在那裏,不僅我們勇敢的女士們可以放心大膽地休息,消除疲勞,男士們也可以美美地睡上一覺,恢復一下體力。”

大家都認為巴加內爾說得有道理。海倫娜夫人寧願在野外再過一夜,也不願讓大家去冒險。於是,一行人繼續沿岸趕路,兩位女士也從沒有要求中途休息。

兩個鐘頭後,暮色開始籠罩大地,夕陽西沉,落日從雲隙裏投射出縷縷金光,給西邊的天空抹上了一層紅暈。東邊的山巒被余暉染成了一片紫紅,仿佛是向旅途勞頓的人兒作最後的致敬。

大家都知道,這地方為高緯度地帶,黃昏短促,黑夜隨即就會到來,於是,眾人加快了步伐,必須在天黑之前趕到兩河匯合處。

這時,夜霧已開始彌漫,眼前一片昏暗,無法辨清方向,只聽見河水在嘩嘩地流淌,水流聲越來越大,沒錯,就要到兩河交匯處了。兩河匯流,相互撞擊,波濤叠起,水聲漰沛。

“終於到懷卡托江了!”巴加內爾高興地叫嚷道,“去奧克蘭就沿這條河右岸一直北上。”

“明天就能踏上這條路了,”少校很興奮地說,“今晚就在此湊合一宿吧。前面黑咕隆咚的,好像有片樹叢,正好宿營,吃完晚飯後,就去休息。”

“晚餐,大家就隨便吃點餅幹和幹肉吧,”巴加內爾說,“千萬可別生火。我們應該悄無聲息地來,悄無聲息地走,還是謹慎點好。運氣不錯,夜霧彌漫,正好把我們隱蔽起來。”

一行人走進小樹林中,照地理學家說的辦,安安靜靜地吃了點幹糧當作晚飯,隨後躺下了。趕了15英裏的路,一個個都疲憊不堪,很快便酣然入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