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 第五章 臨時水手(第2/3頁)

“好的,說幹就幹,不要浪費時間,約翰。”

不論是水手還是乘客都被叫到甲板上來了。枯木朽株齊努力,人人動手,斬斷繩索,劈開殘桅,脫下桅盤。約翰用桅盤做筏,盤底下紮起空桶,以增大浮力。筏上還裝上了船櫓,這樣更易於操縱。落潮時筏正好淌到船尾,下錨和起錨都非常方便。

太陽已接近正中天,造筏的工作才完成一半。蒙格爾斯讓哥尼納凡指揮繼續造筏,自己去測算地理方位。

測算工作至關重要。很僥幸,約翰在威爾·哈雷的房間裏找到了一本格林威治天文台的年鑒和一個六分儀,雖然那六分儀臟兮兮的,但並不影響用它來測定方位。約翰將那玩意擦幹凈後,拿到甲板上來開始測算起來。

我們知道,要透過六分儀上的望遠鏡才能看到真實的地平線,即水天相接的那條線,才可以測算。不湊巧,北面的礁石正好擋住了望遠鏡的視線,無法測算。在這種情況下,航海家通常用一個裝滿水銀的平盤來替代,可此刻上哪兒去找水銀呢?約翰靈機一動,想到用流質柏油,因為柏油也能反射陽光。

蒙格爾斯已經知道新西蘭西岸的經度了,現在需要測定的是緯度。

約翰利用六分儀,先測定太陽在子午線上距地平線的高度,其結果為68分30秒。由此可測出太陽距天心為21分30秒,因為兩數相加正好是90度。當天是2月3日,查格林威治年鑒,日仄為16分30秒。這個度數與天心距離相加,就得出38度,就是所求的緯度。

可以確定,麥加利號的方位為東經171度13秒,南緯38度,雖然儀器不很準確,但誤差應該不會太大。

約翰·蒙格爾斯又查看了下巴加內爾在伊登買的那張地圖,發現麥加利號出事地點是在奧地灣口,卡法尖角以北,奧克蘭省近海。奧克蘭城就位於南緯37度線上,麥加利號已被打到偏南一個緯度了。因此,必須向北航行一緯度才能駛達奧克蘭。

“頂多也就多走25海裏,算不得什麽。”哥尼納凡說。

“在海上走25海裏算不了什麽,在陸地上走就難了。”巴加內爾附和道。

“所以一定得把麥加利號弄到海上去。”約翰·蒙格爾斯接著說。

方位已經測定,木筏尚未完工。12點1刻,開始漲潮了,但約翰不能利用這次潮水,錨還沒有拋下去。他仍然十分關切這次海潮,帶著焦急的心情仔細觀察著麥加利號,不知它在滿潮時能否浮動起來。一會兒後,他發現船身倒是搖晃了一陣,船下發出了嘎啦嘎啦的響聲,但船卻沒有移動,只看下一次怎麽樣了。

下午兩點,木筏終於造好了,錨被搬到了筏上,蒙格爾斯和威爾遜在船尾系了一條細鐵鏈後,登上了木筏。落潮正好將他們漂到船尾,在距船100米,水深10英尋處將錨拋下去了。錨扒住海底很緊,木筏返回大船,接著又拋下主錨,那裏水深為10英尋。

約翰和威爾遜沿著鐵鏈返回到麥加利號上。粗鏈和細鏈都卷在絞盤上,大家耐心地等待下次滿潮。下次漲潮在後半夜1點,現在是下午6點,還有7個小時。

約翰·蒙格爾斯對各位臨時水手大加贊賞,特別稱贊巴加內爾,說他再加把勁兒,將來一定能成為一位出色的水手長。

奧比內先生幫完忙後,又回到廚房裏去了,開始準備晚飯。船員們忙乎半天都已經餓慌了,大家該好好吃上一頓,艱巨的任務還在後頭呢,得恢復一下精神。

晚飯後,約翰·蒙格爾斯又最後檢查了一遍準備工作,以保證起船萬無一失。要將一條擱淺的船再開動起來並非易事,來不得半點粗心大意。稍有疏忽,便會前功盡棄。

為了減輕船上的負荷,蒙格爾斯命令再次將部分貨物扔到海裏去。剩下的皮捆子、備用的帆架和幾噸生鐵,一律搬到後面壓住船尾,幫助船頭翹出沙坑。另外,還有許多酒桶也裝滿水滾到船後去,以加強前半部的上浮力。

全部工作做完已是午夜12點了。這時,風向已開始改變,威爾遜和穆拉第發現此刻風向正由西南轉為西北。於是,約翰·蒙格爾斯就把這情況報告給哥尼納凡,並且建議延續到第二天再起船。

“現在大家都已精疲力竭,不可能把船弄浮起來了。即使能把船弄起來,在這樣的險灘之中,這樣的黑夜裏,也是不可能駕駛的。還是等到明天白天再做打算吧。而且,看起來,明天風向會變,我們還可以借助風力。西北風刮起來後,風力可壓下船尾,海潮會擡起船頭。我們明天把主桅上的各種帆張起來,逆著風,帆力一定能幫著把這只船拖起來。”

哥尼納凡和巴加內爾都心急如焚,但蒙格爾斯對眼前的形勢把握得很準,分析得透徹,解釋得清楚。大家都只好欣然同意他的決定,延遲到第二天再起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