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 第三章 島上的大屠殺(第2/4頁)

巴加內爾如此害怕是有理由的。新西蘭人的惡名在外,駭人聽聞。它的發現史簡直就是一部血腥史,記載著無數遇難的航海家名字,列入這部血腥的紀錄之首的是塔斯曼船長的5名水手,他們是遇難後被殺害吃掉的;接著,是屠克內船長及全體水手;在佛福海峽東部靠岸的悉尼灣號的5位漁民;在毛裏納港被暗殺的雙桅船兄弟號上的4名船員;蓋茲將軍手下的幾名士兵;瑪提達號上的幾名逃兵等。尤其是馬利榮艦長的遇難最為慘痛,讓人聽後毛骨悚然。

1772年5月11日,法國兵艦艦長馬利榮率領馬斯加蘭號和克魯采艦長指揮的卡特利號從庫克來到群島灣,停泊在港灣裏。開始那些虛偽的新西蘭人對這些靠岸的客人殷勤有加。為了摸清船上的情況,他們上船送禮、幫工,成天與船員們稱兄道弟,你來我往,態度友好。有的甚至還裝出一副怯生生的樣子。他們的酋長名叫塔古力,詭計多端,陰險狡猾,據杜蒙德威爾說,他們都屬旺阿羅阿部落,是兩年前被蘇威利騙走的那個毛利人的親戚。

毛利人的性格就是這樣,有怨必報,有恨必解,血債必用血來還,他們這才感到榮耀。在這樣一個狹隘民族的習俗裏,塔古力自然不會忘記上次自己部落蒙受的恥辱。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報仇的機會終於到來,他可大出一口氣了。

他對那些法國人先假裝膽怯,以此麻痹法國人,心裏卻盤算著如何伺機殺人。他們與法國人打得火熱,情同手足,常常挑選些最優質的魚送到船上來,有時甚至還帶著自己老婆和女兒一道登上兵艦。不久,他們便弄清了誰是當官的,誰是士兵。然後,邀請官員們到部落做客。馬利榮和克魯采兩位艦長完全被這些現象迷惑了。這帶海邊約有4000居民,見到二位客人來訪,土著人都前來迎接,他們沒帶武器,以示友好,以騙取法國人的絕對信賴。

馬利榮艦長把船停泊在群島灣裏,因為在前幾場風暴中,有幾支桅杆嚴重損壞了,想換幾支新桅杆,所以他向內陸去尋找木材。5月23日,在離海岸兩法裏遠的地方,他發現了一片樹林,那裏柏樹高大挺拔,樹林附近還有個小灣,小灣離開他們的船只有一法裏。於是,船員們在這裏搭建了一個臨時作場。

三分之二的船員被派到山裏去伐木了。他們帶著斧頭、鋸子及其他工具,一面砍樹,一面開辟通往小灣的便道,以便將桅杆運出來。除了這個鋸木場外,另外還選了兩個據點:一個在港中心的那個名叫墨突阿羅小島上,船上的傷病員、鐵匠、箍桶匠都集中在這裏,另一個在大洋的岸邊,離艦艇一法裏半,直接通往鋸木場。各個據點,均有一些身強力壯、和顏悅色的小夥子幫水兵們幹活,大家親如一家。

至此,馬利榮艦長依舊保持高度警惕,不敢有半點松懈。盡管毛利人上船不帶武器,而上岸的水手卻全副武裝。但時間長了,法國人漸漸放松了警惕,馬利榮艦長下令解除各艇的武裝。克魯采艦長曾勸說馬利榮還是謹慎為妙,可馬利榮不聽勸說。

自此,毛利人更加殷勤,熱情。他們的酋長和艦上的軍官過往甚密。塔古力曾多次把兒子帶到艦上來,還在兵艦上過夜。6月8日,馬利榮艦長應邀上岸進行正式訪問,全體土著人尊稱他為“大酋長”,在他的頭發上插上四支白羽毛,以表示崇高的敬意。

不知不覺,兩艘兵艦來到群島灣,很快就一個多月了。造船桅的工作進行得順利;艦上的水箱也在墨突阿羅島上的淡水場裏上水。克魯采艦長親自監督木工,把關質量,工作完成的極為出色。

6月12日下午兩點,馬利榮艦長乘小艇計劃去塔古力的村子裏去釣魚。隨行的還有兩名青年軍官佛德利古和勒吾,以及一名志願兵,還有教官和12名水兵。塔古力和另外6位酋長陪同。沒有任何跡象表明這幫毛利酋長已心懷鬼胎,沒人會料到一場駭人聽聞的慘禍即將到來,17名歐洲人竟會有16人慘遭毒手。

小艇離開大船,向陸地劃去,很快兩艘兵艦就消失在身後甚遠了。

夜裏,馬利榮艦長沒有回來。眾人也不以為然,沒什麽不安。大家猜測還以為他留在伐木場過夜了。

第二天,淩晨5點,卡特利號的大舢板照例到墨突阿羅島上去裝淡水。也沒有遇到任何意外,平安返回了。

上午9時許,馬斯加蘭號的值崗水兵發現海上有一個人,正拼命地朝兵艦遊來。馬斯加蘭號立即放下一只小艇去救他,把他接到艦上來。原來這人是托勒,馬利榮艦長帶去的那名水兵。他腰部被鐵矛戳了兩處,負了傷。前一天隨艦長出行的17人中,只有他一個人幸免於難。

上船後他將那幕駭人的慘劇一五一十地講給大家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