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八章 剃頭士(2)(第2/3頁)

就像是很多被拋棄的信仰一樣,這種較為容易被破壞的信仰,就像是“憐憫”和“公正”一樣,非常考驗神術騎士的控制力。而戰事頻繁的西大陸,也不推崇這樣的信仰。

正因為如此,在各城邦選擇“秩序”信仰的神術騎士,除了龐大組織的上位者之外,主要就是一些閑散的獨行俠乃至藝術家。前者較難遭到混亂的威脅,後者的工作則往往是一次性的,他們幫助一些城鎮恢復秩序,幫助一些商會制造物品,就像是中國傳統的“墨家”一樣慢慢積累聲望和“信仰”,最終成就強大的神術。本質上與“誠實”之類的神術沒有太大區別。

當然,慢的出奇而反復無常永遠是西大陸“秩序”的常態。

然而,陳易並沒有類似的問題。

現代社會之所以優於近代社會,優於封建社會,就在於它的組織性和規則性,不管是國家、民族、宗教還是公司,所有人自然而然的遵循著相同或相似的規則和組織性,除非發生第三次世界大戰,或者末世來臨,否則這樣的“秩序”是非常難以打破的。

這種基礎非常重要。

譬如在中國,得到“秩序”就要比在歐美容易,而歐美得到“秩序”又要比戰亂頻發的動蕩地區容易。

現代社會的穩定高效是西大陸人難以想象的,僅僅是自然而然的組織和規則,就能讓陳易輕而易舉的攫取“秩序”信仰,而不用擔心反噬。

事實上,身為陳氏集團董事長代理的他,光是憑借一群職業經理人,就能獲得比一個甚至數個軍團長還要高的秩序神力。若然需要的話,他還能得到一個更強的“信仰”來源——金融秩序。

這可是一個影響數十億人口的大殺器,盡管有波動的可能,但作為一名即將有5種神術的騎士來講,每隔幾年失去一段時間“秩序”神術,並不是太大的問題。

不過陳易短時間內尚不能掌握足夠範圍內的金融秩序,因此他將目標放在了社會組織和規則方面。

父親的工商聯、母親的基金會,大舅的民族和宗教管理局,以及陳氏集團、金生公司控股的數十家國內外企業,陳氏武館和西江水寨都是他的試驗田。

這其中,工商聯和基金會是最能體現“秩序”的地方——盡管以前的時候,它們的“秩序”性沒有那麽強,可是現在,當陳易將之當作一件大事來辦的時候,沒有誰敢頂風作案。

工商聯開始頻繁的召開各種會議,陳易不斷的提出各種收費項目,從而將他們用各種各樣的方式整合起來,嘗試著擁有一定的條理性——只有收費才是能夠長期有效維持秩序的手段,否則職工們是不會認真去做的。而收來的錢又能用來支付律師、會計師的費用,從而讓它們整體上顯的秩序。

基金會更不用說,江寧共有大大小小的幾十家基金會在民政部備案,而方曼怡監督和管理的大約有10家,它們牽扯到了數百萬的弱勢群體。當陳易願意拿出一大筆錢來用於資助的時候,他理所當然的可以將一些有關於“秩序”的問題寫進合約中。例如校舍的規則、米面糧油的品種來源、藥品的範圍,生活津貼的覆蓋人群,如此等等……

以21世紀人類文明的發展,當陳易想要體現“秩序”的時候,實在是有太多太多的秩序可供體現。

當然,人口眾多也是一個有利因素。

大約半個月時間,在銀森勇尚在不安的檢查自己的信仰的時候,陳易已經做好了準備。

2月10日。

正月初八。

“江寧普禪寺千佛七寶如來聖像開光大典法會”如約開始。

普禪山漫山遍野都是來自於全國各地的佛教信眾。

1080級台階上,每層站著16名信眾,他們都是在各個佛教協會注冊的信眾,信仰相對堅定,且秩序井然。

山上山下的18座小廟和6座尼姑庵內,站著的全是來自外省的山寺僧侶,灰色、黃色和紅色的法袍一件比一件光鮮。

普禪寺內誦經的則是山寺的長老主持、佛教理事等高端人士,他們面對著各省市、國家的電視台,雙手合十,一副得道高人的模樣。

最終能夠上到普禪寺山頂的幸運信眾僅2萬人,站滿了寺內的全部空間和角落,擠的好像是星期一早晨的公交車。

至於更多的信眾,特別是沒有注冊的信眾,就只能圍攏在普陀山下的廣場、停車場和公路上,或站或坐,或交談或靜默。這些人的數量在8萬左右,也是此次大典的主力。

最後,江寧市體育場、濱江體育場、閘口體育場、江寧大樂堂、江寧廣場和源相寺充當了分會場,用於容納剩下的30余萬名信眾或觀眾。在這些地方,不僅設置有大屏幕,還有高僧現場講道和做法事。

偌大個江寧城,竟似烽火燎原似的,籠罩在了燭煙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