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 無比熟悉的世界(10)(第2/3頁)

王允之所以成為司徒,是有著許多的因緣巧合在其中做用的,就像是一次化合反應,他是唯一可以加進去的堿液,所以他控制了所有的酸。這種來自於血統的勝利,讓王允的性格中始終帶著懷疑的影子,他不斷的嘗試與不同的人的合作,同時,他也嘗試著控制這一切,就像是與呂布的合作一樣。

故而,他一定會來看看黃宣,以確定自己是否真的挑選對了合作者。

此時需要做的就是,大聲的回答“沒問題。”然後將所有的問題拋給他。

黃宣似笑非笑的看著王允,道:“司徒大人是否考慮好了董卓死後,該如何做呢?”

王允顯然沒有預料到黃宣的問題,他原本是準備與之討論如何殺死董卓。而成功之後的分配,是官員們的事情。他咳嗽了兩聲,掩飾著自己的訝然,道:“當還以馬日蟬為太尉,令袁紹為將軍,統關東兵壓制涼州將領……”

黃宣擺擺手,坐在王允對面,道:“難道司徒大人只是想到這小小的長安一地?”

王允臉現不悅,道:“這裏是大漢中樞……”

“但只管得了長安。”黃宣嘆了口氣,狀似語重心長的道:“難道子師真的不想做我大漢中興之臣?”

王允目視黃宣,這個年紀只有他三分之一的後輩挺胸與之對視。良久,他才道:“地方權柄日重,而中央權利日衰……”他說到一半,卻不再說下去,只道:“賑災可有妙計?”

黃宣笑而不語,他不耐久坐,將正坐改成跌坐,也就是盤腿坐在地上,道:“吾先問司徒大人幾個問題,若是大人腹中已有計較,就當賑災妄言。”他砸砸嘴巴,起的這個表字倒是很有寓意,只是難念了一些。

“吾洗耳恭聽。”王允也不敢輕視黃宣,有漢一代,青年才俊輩出,他也正是在差不多年紀受人賞識,步入官場。

“請問大人,董卓死後,李傕、郭汜、樊稠、李蒙四人該當如何處置?”

“卓之跋扈,皆此四人助之;雖大赦天下,獨不赦此四人。”王允自然是早就想清楚的,而以史實,他也是確實這樣做了。

黃宣微微一笑,道:“涼州兵是董卓嫡系,勢力最雄,請問大人,若是不赦此四人,涼州兵反,誰人可敵?”呂布在涼州軍中並無根基,董氏嫡系,從來就沒有入過他的手掌。

王允迅速答道:“以袁紹之關東兵鎮之,赦免軍士之罪,削奪四人兵權,徐徐散之。”這正是他的最終計劃,解散關東兵。

黃宣呵呵一笑,這的確是王允的正確答案了,但事實卻是錯誤的,他輕聲道:“涼州兵與關東兵最是不睦,軍士最恐袁紹,如何肯信?四人不得赦,如何肯交出兵權?若此,涼州兵何日可散?”

王允的臉色頓時難看了起來,如果一切如常,再過上一個月,這位文臣就會定下同樣的命令,同樣會有人給出同樣的疑問——袁紹與涼州兵世仇,若非董卓忌憚袁氏四世三公的家族力量,早就將之車裂在洛陽了。然而,涼州兵最大的靠山若是死了,還有什麽能阻止袁紹和他的關東兵復仇?就是給王允自己,他也是不相信的。所以最後,他還是采納了他人意見,以皇甫義真為統帥。不過此刻,他卻諾諾不言。

“或可是以皇甫嵩為帥?”黃宣先問道。

被猜中心事,王允猛然擡頭,眼中很有些不可置信,黃宣卻搖頭失笑道:“皇甫嵩的確是大漢名將,但他以屠黃巾起家,在涼州更是毫無根基,士卒如何信之?最重要的是,李傕諸將如何肯信?他們若是不信?王允大人以為,當如何?”他這段話半文不白,讓洛林微微翻譯,卻是說的明白。

王允不善武卻知兵,在鎮壓黃巾的過程中,他更是披掛上陣。所以,他明白以東漢官軍目前的戰鬥力,根本談不上剿滅涼州兵,他所能依仗的還是大漢正統的力量,而以黃宣的分析——實際上,泰半是史實。

聽到這裏,王允後背已經出了密密的冷汗,黃宣在心裏給自己加了把油,一鼓作氣道:“吾還想問司徒大人,若是董卓斃命,長安且定,郿塢的財產當如何處置?”

如果是昨天,王允一定以為黃宣是想要變相提價,或者笑其大事未定,就先考慮分贓。但現在,他卻仔細的思量著,道:“當以卓之財充作軍費。”

同樣,還是王允的標準答案。

黃宣卻故作冷笑,道:“那我請問王公,若吾要分此財物,可乎?”

王允不答。

黃宣又道:“若是奉先大人要分此財物,可乎?黃埔大人呢?”

王允啞然不語,按照正常的思路,以財帛振作士氣,是新生政權抗敵的不二法門。然而,這位司徒大人思考的方向本來就是錯誤的,長安是大漢王都,無論這裏多破爛,多糟糕,此時此刻,這裏仍然是大漢的政治中心——董卓屢次三番試探的原因是正統的旗號,而不是這些衣衫襤褸的官軍力量——東漢已然垂暮,但若有人敢於冒天下之大不韙,圍攻長安,就像是歷史中的李傕、郭汜那樣,則不僅會遭各地政府軍聲討,長安守軍本身也是士氣高昂的。實際上,當李傕從獻帝身邊逮走王允的時候,他仍然是施跪拜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