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大蕭條(11)(第2/2頁)

即便是在美國,哈默也是一個傳奇人物,人們將他稱為金點子大王,這位俄國裔美國人曾經涉足數十種行業,從養殖、鉛筆、醫藥到藝術品收藏乃至石油,他在每一領域都獲得了豐厚的收益,而在黃宣關心的收藏品方面,哈默同樣有著令人稱奇的經歷。

1922年,哈默帶著弟弟(古玩鑒賞家)來到俄國,發掘俄國文物這塊尚未有人涉足的新領域。他們一點一滴積累,把他們在莫斯科的別墅布置得儼然如同一座博物館。有一天一位名叫E·薩柯的美國古玩商來訪問這所房子,見到眼前景象,這位古玩商的眼球差點瞪出來。哈默由此得到啟發,在向蘇聯政府交付了15%的出口稅後,大部分收藏都被他運回了美國,加入薩柯商行。後來薩柯破產,哈默買下了他的股份。

在大蕭條期間,正是從1931年起,哈默更是做出了一件令無數人大跌眼鏡的事情,他大膽地在百貨商店的櫃台裏出售藝術品,並大獲成功,整個美國歷史上最為嚴重的經濟蕭條時期,贏利數百萬美元。而黃宣現在要去的,正是哈默的百貨商店。

在大部分工業品都在貶值的蕭條中,藝術品是少有的保值甚至增值商品,正是在這種思想下,哈默的百貨商店成了紐約少有的人氣鼎盛之所。

當黃宣走下汽車時,人來人往的商場,竟讓他恍然有看90年代影片的感覺。

衣冠楚楚的紳士們,挽著他們的太太或其他女人,帶著高帽,拄著文明棍,彬彬有禮的與人擦肩而過。不大的停車場放滿了各種車型,仿佛一場盛大的老爺車展覽會,33歲的阿曼德·哈默穿著緊湊的立領西服,穿梭在大廳中,與每一位靠近他的顧客親熱的打著招呼。

黃宣的到來立刻引起了他的注意。

一個黃種人和兩名保鏢,這讓年輕的哈默想起了他在蘇聯的經歷,將手邊的工作交給經理,哈默很快走了過來,偏著頭,用很慢語速的英語道:“您好,我是阿曼德·哈默,這家藝術品商行的老板,有什麽可以幫您的嗎?”

“我想是的。”黃宣用純熟的東海岸英語作答,幾天來的美國生活讓他學到了不少日常俚語。

向裏走了兩步,黃宣隨意的看了看櫃台內外的藝術品,對洛林道:“看看有什麽是在P112沒有的,要值錢的,但不能重復,明白嗎?”

“沒問題。”洛林似乎也開始習慣這樣的搜索,很快工作了起來,黃宣則笑對哈默道:“我聽說您這裏有最全的俄國皇室收藏品,慕名而來。”

就像每一次新政權的交替一樣,羅曼諾夫王朝的終結同樣終結了歷代沙皇的收藏品,在列寧的命令下,全部的藝術品被送往莫斯科。在克裏姆林軍工廠黑暗的儲藏室的通道裏,一些珍寶遺失了,現在也沒有人知道它們在哪裏。裝有藝術品的柳條箱大多保存完好,甚至沒有開封,克裏姆林的軍隊守衛著它們。但當斯大林上台後,列寧對俄國文化遺產保護所做的努力卻被打消了。為了換得西方經濟支持他的新政權,斯大林用這些珍貴的俄國皇室遺物去交換。從1927年開始,新政權將一些珍寶取出,進行估價,最後買給西方。在他們認為,用這些代表著腐朽的珍品去換得經濟支持是最自然不過的了。

不過,從一開始,所有的俄國珍寶的價值始終被低估,特別是其藝術價值,就像是中國字畫更多的被中國人欣賞一樣,俄國藝術品的價值,特別是它的人文價值,更多的情況下也只是被俄國人欣賞。

1931年,漢墨帶著數千件俄國藝術品來到紐約,為俄國新政權出售這些珍品。雖然他做的很不錯,但如果和70年後的價值相比,大多數藝術品的價值都被低估了上百倍。

當然,此時此刻,哈默是沒有這種認識的,他很高興有人願意購買俄國藝術品,而且看起來,是大量的購買。

“我們去裏面談吧。”哈默從來都是以眼光制勝,在他看來,眼前的年輕人也許比這裏的所有人都更願意付款。

黃宣微笑著點了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