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第3/4頁)

對於沒有上過學的老人而言,這個賬可不好算哇。

沒事,趙曼算盤一打,結果就出來了:“我簡單統計過新區的正式職工的數量,加上軍人一共是兩千六百名,一周需要的奶產量就是一千三百多斤,當然這些鮮奶未必人人都會買,我估計最多有二分之一的人會用這個奶票,這樣的話咱們一周往新區運六百斤鮮奶就好,這些鮮奶牧區每周都讓人均勻的送過來,到時候讓武裝部給在家屬區,農場那邊貼個告示,告訴大家每周該領的鮮奶都要領走,盡量不要存留,這樣就能避免鮮奶的浪費。”

六百斤奶看上去很多,但其實也只是一頭奶用牛120的產量而已。

結果孩子們聽說以後有發鮮奶了,小蘿蔔頭們擠破頭一樣擠進來看。

說是發鮮奶,其實也不是白給,政府給配給,然後居民花錢買,這樣在新區就能產生大量的收益,減少運輸和加工的成本。

先滿足本地人的需求問題,再有多的才考慮二次加工,這也是節約成本嘛。

這年頭,國內的奶粉生產線非常少,小孩喝的牛奶大量還是依賴鮮奶,但其實鮮奶不如配方奶的就是,對於幼齡兒童來說不太好吸收,如果改成配方奶,就能滿足幼齡兒童和新生兒的需求了。

牧區主要是產牛奶,山羊奶量比較小,因為羊奶比牛奶稍微好吸收一些,誰家裏要是有一歲半以內的小孩子沒有奶喝,找社區打證明確定無誤以後,可以專門發羊奶票。

過當下人還不知道羊奶可以喝,只知道牛羊的營養比較好。

阿裏汗來之前,趙曼就算了一筆賬,山羊產奶綿羊產肉,牧區現在還沒有羊產奶,為啥後世羊奶那麽貴,除了好吸收這個特點以外,羊奶的產量非常少,即使是奶山羊,一年產量最多也只有600斤,不到一頭牛的二十分之一,而且山羊肉不如綿羊肉好吃,綿羊還出產羊毛,後期她打算趁著冬季要出去大量牛羊肉的功夫,開始產能轉型大量換成養殖綿羊。

另外,奶用牛跟奶肉兼用牛的出奶量區別也很大,一只奶肉兼用牛一年產奶大概是4000斤,而奶用牛一年則能產量最高達12000斤,後世改良了品種以後,能高達20000斤。

這是個驚人的數字。

而食用則是以肉食牛,比如說咱們常見的黃牛的口感比較好。

“咱們牧區現在的奶牛都是奶肉兼用牛,以及羊奶。”趙曼又算了一筆賬:“一般來說產奶的牛,肉質不如肉牛那麽好,咱們能不能嘗試引進一批奶用牛,慢慢淘汰掉產能比較少的羊奶跟馬奶,馬匹主要養來用作放牧使用,綿羊用來出肉,每年往城市裏面輸送肉資源,奶牛主要用來產奶,真正產量高的奶牛,一年能產六噸奶,這樣一來,草場就有時間用來修養,夏天的時候也不用打太多牧草。”

阿裏汗知道奶用牛,也就是專門產奶的牛,一年能夠產最高達6000公斤奶,而普通的奶肉兼用的牛只能達到13。

他老了,算不清楚這筆賬,山羊也產奶便也飼養山羊,但是要論起吃肉和出毛率來,當然是綿羊比較好吃。

這樣一來,牧區的利益會最大程度化,也最合理。

這個阿裏汗不是也沒有想過,但是引進新的奶牛的品種,以及大面積換掉山羊,老人家還是沒有這個膽量。

“還是你們年輕人厲害,阿裏汗老了,腦子銹掉了,根本跟不上你們的時代。”阿裏汗是個很樂觀的人,小時候給地主放牧,他們什麽都得不到,現在給人民放牧,日子已經比以前要好了千百倍,他也接受長江後浪推前浪這個事實了。

“另外,咱們可以從外面找桔梗,豆餅豆粕,麩皮,玉米這些東西,做成復合

飼料。”

傳統的畜牧業單純只是在草場放牧,牧民們逐水草而居,從被往南遷徙,一年要搬家行走數百裏,數千裏的路程,過程相當艱苦不說,牲口在搬家的過程中也會有損耗,關鍵是新區的牧場,一年至少有一半的時間是有水草的,根本不用再搬遷,也不具備繼續往南走的條件。

按照往年的慣例,夏天就要開始打牧草,防著冬天過年,水草也叫青綠飼料,幹草就是粗飼料。

而復合飼料是指粗飼料(幹草和桔梗),青綠飼料(牧草,植物),能量飼料,蛋白質飼料,礦物質飼料,人類都知道營養均衡最好,對於動物來說,一整個冬季和春季都在吃粗飼料,也會影響產奶量和動物的肉質。

當她拿出來一個表格的時候,阿裏汗簡直驚呆了。

“你這上面寫的東西是可以給牲口吃,但吃幹草其實牲口也扛不住,咱們冬天的奶產量就比夏天要少,也沒有那麽好,是這樣試一試。”

“那好,改天我去農場找一下方場長,跟他商量一下收他們一些麩皮、桔梗、打豆油剩下來的豆渣,還有豆渣這些,然後跟陳書記那邊申請,看能不能引進一些奶用牛,逐漸過渡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