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第2/2頁)

“魏大人還帶了炒好的炒飯,到飯點都冷了。”

“咦?魏大人還帶了面條!”

“還有青菜!雞蛋!”

大家看向魏景和的目光都不對勁了,這是來春遊來了吧。

“魏大人,這是會試不是廚藝考試啊。”

“魏大人,您參加過鄉試應該不至於不懂需要準備什麽才對。”

“關鍵是考場不許帶爐子生火,以免走火,這要如何煮?考場不提供爐子的。”

魏景和謙卑地拱手,“學生知曉,若沒問題學生是否可以過去了?別耽擱了後頭的考生。”

考官們:……

不愧是魏景和,這考生角色適應得真好。

行吧,行吧,我們等著看你生吃,靠關系也沒爐子。

檢查人員又檢查筆墨硯台,連食盒都敲敲打打,裏裏外外仔仔細細查了一番,這才將一包包面餅,一把青菜,一包包粉末類的東西挨個放回去。

這還是因為是魏景和才這般收拾的,是別人早讓自個收拾了。

“魏大人,您手上那塊石頭還得瞧瞧。”

剛要回去的考官們聽說還有塊石頭,又都折回來看。

帶面和青菜還可以生吃,帶石頭又是幾個意思?

魏景和將石頭遞出去。

那人接過,詫異地看向魏景和,看衣領也就三層,嘖,陽氣真足,居然能把石頭捂這麽熱。

那人把石頭對著火光看了又看,又放桌上敲了敲,還放進水裏看看有無顯出字跡之類的,最後仔細擦幹恭恭敬敬還給魏景和。

魏景和見石頭到水裏還擔心沒法用了,回到手上沒一會就又熱起來,他放心了。將考籃提到裏邊的搜身處。

不用說,魏景和已經主動將外邊三層衣裳除去,最後一層已經是裏衣了,負責搜身的人上手摸是不敢摸的,那裏衣一看就薄得很,只看了眼就讓穿上衣裳。

魏景和領了號舍牌,一路有考官盯著,哪怕派號舍牌的人想給個好的也不敢啊。

魏景和看著領到的號舍牌,好在不敢賄賂,也不敢給他穿小鞋,他拿到的是天字六號,離臭號遠得很,不然他都擔心白帶那麽多吃的了。

魏景和找到號舍,運氣不錯,頂上都好好的。

魏景和一進入號舍,後頭跟著的官差立即鐵面無私地鎖上號門,防止亂跑,想出去還得掛牌。歷史上就有發生走水因為被鎖著活活燒死的,最後朝廷也只是禁止考生帶爐火,卻沒取消這道鎖。

上面發下來一小桶水,三根蠟燭,火褶子,水若不夠可以再要。

魏景和將小小的號舍收拾好,東西放好,見離發卷還有半個時辰,便先揣著暖暖的石頭閉目養神。

一直盯著他的考官覺得這也太淡定了,就這麽胸有成竹?若是沒考好可就要叫天下人恥笑了。

要是他們才不會來考,被詬病就被詬病唄,那麽多豐功偉績,早蓋過這個缺點,總好過考不中被恥笑的好。

而早一日進場封閉起來的主考官們這會才知道魏景和來參考了,個個瞪大雙目不敢置信,這魏景和居然想不開跑來考會試!他是對自己的才學很有信心嗎?也不怕考砸了叫人恥笑。

天大亮,辰時三刻,魏景和拿到了發下來的考題。

第一場考的是三道四書題。

魏景和拿到的第一道考題是——百姓足,君孰不足

一般考題從《四書五經》中取出一句回話或一句話中的某答一部分,甚至有從幾句話中各區一字重新組合的,讓考生破題寫一篇文章。

百姓足,君孰與不足?百姓不足,君孰與足?這話出自《論語·顏淵》。

結合上下原意是主講富民。

只要百姓富足了,國家就不會不富足,百姓不能富足,國家也不會真正富足。

出這考題的人是要考生寫出如何使百姓富足,還是要考生論辯其意,就看考生如何解題了。

魏景和是重點觀察對象,考官只差沒到號舍前盯著他了,最重要的是好奇他寫的文章是什麽樣的。

魏景和從縣令到戶部侍郎,官也不是白當的,比起其他考生紙上談兵,他更有實踐經驗和感觸,所以破題後,下筆如有神助。

一氣呵成在草稿上寫完,魏景和擡頭看看天色,才發現午時已過,四周也響起了考生充饑的各種聲音。

魏景和收拾好卷子和筆墨,活動了下筋骨,拿出套盤來。

這是安覓到鐵鋪讓人特別打造,自熱包是那愛搗鼓東西的二舅哥做出來的。

魏景和最先吃的是盛在盤子裏的炒飯,是嶽母大人一早起來炒的,如今天不熱,放到這會吃正好。

把加熱包放到底下,加上水,放上有炒飯的那一層,蓋上蓋子,不一會兒,香味飄散出去。

附近號舍的考生狂吸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