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理性和感性(第2/2頁)

選吧!

說的褒義點,張阿牛是個理性大於感性的人,他能做出比較理性的選擇,只要他自己不作死,女人嫁給他基本可以過的很好。但如果張阿牛真的不顧一切的帶著小琴私奔,那他就是個感性大於理性,腦子容易發熱的人,等他的熱情用盡,直面生活困苦,小琴母女跟著他只會遭一輩子罪。

愛情和面包是個兩難的選擇,能同時擁有當然很好,但如果非要做出一個選擇的話,只怕絕大部分人都會選擇面包吧!沒有面包,愛情就是空中樓閣。平時看看言情小說,有個心理的滿足也就夠了,別帶進生活裏,除非你寧肯餓死也要追求虛無縹緲的愛情。

想追求愛情,先要有面包,愛情永遠都是建立在物質基礎之上的。

就這樣,張阿牛和小琴的問題得到了解決,只是出了這種事,張阿牛和小琴之間也出現了一種無形的隔閡,兩人以後再見面,恐怕就會成為點頭之交了。

當左小右聽到結果之後,內心中還是有些遺憾的。雖然張阿牛是個自私的人,但畢竟他才十三歲,正是熱血上頭不管不顧的年紀,左小右其實很希望張阿牛能做出不顧一切的選擇,那樣等張阿牛年老以後回顧青春,也會知道他也曾經為愛不顧一切。

而不顧一切往往都是年輕的代名詞,但現在看來,張阿牛是不可能有青春了。

這樣當然有遺憾,但也不見得就不好,至少追求安寧穩定的生活,是所有婚姻和家庭的基礎。沒有人結婚是為了追求刺激,婚後還追求刺激的,這段婚姻好不了。

當然林子大了什麽鳥都有,有些男女就是喜歡追求刺激,哪怕婚後也要追求刺激,那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結婚對象,就要恭喜你們了,因為你們這種人結婚了還能過的順心隨意,真心不容易。

“阿牛這邊沒什麽好擔心的,但小琴才二十出頭就守寡,又是孤兒寡母,家裏沒個男人真不行。”左小右說道:“村裏就沒有合適的對象?”

“沒有。”張阿依和張阿彩齊齊搖頭:“村裏人都迷信,認定了琴姐是克夫命,就算是光棍都不敢碰她,再說現在生活好了,能結婚的都結婚了,村裏也沒幾個光棍了。”

“為什麽一定要找光棍?”左小右道:“小琴條件不錯,村裏也有幾戶死了老婆還沒再娶的男人,找他們不行嗎?”

“還是那個問題,克夫的問題不解決,村裏沒有男人會娶她。”張阿依道:“村裏的男人很難指望,除非在外村找男人。現在咱們涼山村富了,想進來的外村人很多。”

“村裏不會收男丁的。”左小右搖搖頭:“就算想入贅都不行。”

現在涼山村村民的想法很簡單,我以前窮成那樣的時候你們不來,現在我日子過好了你倒來了,天底下哪有這種好事?

所以涼山村建成一年多了,雖然有外村人想要住進來,但都被以村長為首的涼山村民趕了出去,而且放話,女人能嫁過來,但也只能讓女人過來,女人的家人概不接收!

雖然這個政策杜絕了很多不相關的人,但還是有很多外村的女人嫁進了涼山村。一是涼山村給的彩禮多,二是涼山村的生活條件擺在這,外村家裏有閨女的都願意把閨女嫁過來,閨女自己也願意以後過好日子,所以過去一年多,除了新生嬰兒,還添了十幾個外村的媳婦。

但這些媳婦最大的十六歲,最小的十三歲。

世外山村幾千年的傳統,左小右不想過多幹涉,反正他是大夫,加強了村民對生理衛生的認識之後,村裏人會有自己的判斷,到底什麽才是最好的婚育?

從左小右自己來說,他每個月都會抽出一兩天時間進行義診,如果看到那些年紀小,還沒發育完全的小媳婦,他會暫時封住這個小媳婦的生育能力,等她成長到比較安全的年紀,就會為其解除生育限制。

當然其中的說法大有學問,這裏就不一一贅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