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鈦鋯采集計劃(第2/2頁)

所謂超距通訊,顧名思義,就是超越了距離的通信,也稱之為實時通信,也就是無論距離多遠,它們之間的通信都是實時沒有延遲的。

這種科技,有很多人在地球之上就已經開始研究了,目前最有希望出現突破的,就是根據量子力學的量子糾纏效應來實現超距通訊。

不過這種科技目前尚且處在理論之中,連實驗室之內都還做不到,更不用說現實應用了。現在的蕭宇也沒有辦法實現。不過蕭宇有一個計劃,等自己到達天苑四恒星系之後,將會建造一個環繞天苑四的超大型粒子對撞機,等自己的基礎物理理論有了突破,再來研究超距通訊技術。

實際上,近幾十年以來人類的科學一直沒有大的進步,一直在相對論和量子理論這兩大基石之上發展,最多只是做一些細節上的修修補補。人類社會看似欣欣向榮,其實只是技術上的發展,不是理論上的發展。

而超距通訊,毫無疑問,在目前的基礎物理理論框架之下,實現不了。

蕭宇微微搖了搖頭,將這些念頭甩出了自己的腦海,開始思考如何利用現在的技術水平,解決目前遇到的問題。

“只有利用編程技術了,在十三億公裏這樣的距離尺度上,我只能對希望號做一些大概的掌控,具體細節要靠提前編程,讓希望號自己去做。恩,還有希望號離開之後,土星系統這裏的星際運輸問題,那就再建造一艘飛船吧。”

“‘一號’木靈的輻射強度不夠再建造一艘飛船了,那就先用希望號去抓一些木靈來吧。只是,木星距離這裏也有七億公裏的距離,一個信號要四十分鐘才可以送到,單靠程序,去面對這些危險的生物,我實在是不放心啊。”

蕭宇嘆息著,繼續開始思考。

“以希望號的速度,到達木星需要一個月時間,加上捕捉所需的時間,來回大概需要兩個半月。那麽好吧,離開主基地,去往木星一趟。然後,去原地球軌道采礦的事情,就靠程序自己去做,我實在是耽誤不起那麽長時間。”

慢慢思考之下,蕭宇制定出了一個計劃。

大體框架出來之後,蕭宇開始在細節之上做出修補,也就是,如何利用有限的資源和時間,做出最多的事情來。

“既然要去往木星,那麽正好為地球之行先鋪一鋪路,恩,在太陽—土星的拉格朗日點放一顆大功率通信衛星,再在太陽—木星的拉格朗日點放一顆,基本上就解決了通信問題。”

打定主意之後,蕭宇立刻開始了這兩顆衛星的建造。有了之前建造將近百顆衛星的經驗,這兩顆衛星的建造過程很順利,只用了一個月時間就建造完畢了。

一切準備好之後,蕭宇將這兩顆衛星放進了希望號裏面,又對土衛六上九十三個基地做了妥善的安置,例如關停某些機器,暫停采礦,編寫了一些程序讓一些機器人負責基地的日常維護等,做好了一切安排,蕭宇通過光纜,來到了希望號上面的光子計算機之中。

希望號上面的主控電腦,雖然也是光子計算機,但是計算力就比主基地之中的差了無數倍。不過蕭宇也沒有打算用這電腦做什麽大計算量的事情,權當是休息了。

操縱著希望號離開了土衛六,蕭宇先到達了太陽—土星的拉格朗日點,停下之後,將一顆衛星放在了這裏,然後一直加速,三分鐘之後,希望號的速度達到了三百五十公裏每秒,迅速的離開土星系統,朝著木星飛馳而去。

漫漫旅途持續了一個月時間。再次看到木星那熟悉的面孔,蕭宇心中忍不住激動起來。

“我早就說過了,我會回來的!有了黑蟲屍體改造過的最新材料,這次,我看你們還能奈我何?乖乖的成為我的建造原料吧!”

來到了距離木星十萬公裏的環繞軌道,蕭宇囂張的大叫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