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大建設時代(第2/2頁)

蕭宇所要建造的高爐,可不同於地球之上的高爐。地球之上的高爐煉鋼,需要大量的焦炭,而很明顯,土衛六上沒有焦炭。而蕭宇的高爐,是結合了最新煉鋼技術的。

蕭宇的硬盤之中儲存有建造高爐的全套資料,而且是經過了改造的,不需要煤炭,只要有足夠能源就可以煉鋼的高爐。

為了建造煉鋼高爐,蕭宇甚至造出了吊車型機器人。吊車型機器人可是大家夥,不比土星一到七型這樣的小型機器人。為了建造這個大家夥,蕭宇足足耗費了五天時間,消耗掉了數千噸的優質鋼材和半個多月的時間。

建造好了地基,鋪設好了各種管道,比如進料口,出渣口,進氣口等,蕭宇開始了高爐的建設。

等到開始建設,蕭宇才發現了一個難題,在土衛六上,至少在蕭宇已經探明的區域,很難尋找到適合的隔熱材料。思考了半天,蕭宇咬了咬牙,幹脆舍棄掉隔熱層,直接上了一套風冷系統。

要知道,土衛六上的風,溫度可是零下一百五十多度,而且土衛六上空氣很稠密,比地球上還要稠密。蕭宇測試了一下,發現這套風冷系統居然完全可以滿足要求,不禁大是欣喜。

一塊塊打磨好的鋼板被吊車型機器人吊起放在大概位置上,然後另一只機械臂吊起一台小巧的機器人將鋼板推到正確的位置,焊接完成之後,又開始了下一塊,如此反復。

因為煉鋼爐還沒有建造完畢的緣故,蕭宇現在的鋼鐵產出完全靠從地球上帶來的幾台特殊小型機械。雖然經過了蕭宇的改造,這些機械在沒有煤炭的情況下也能煉鋼,但是產量就不好說了。面對日益增大的鋼鐵需求,蕭宇的這點產量,還真是有些可憐巴巴的。

這一段時間之內,蕭宇可算是重新體驗了一把等鍋下米的感覺。龐大的鋼鐵需求就是一口沸水滾滾的大鍋,只要放進去米,很快就可以做出一鍋香噴噴的米湯出來。可是蕭宇的鋼鐵產量卻像是一塊欠產的稻田,只肯一粒一粒的產出米來,讓人等得心焦。

足足忙活了一個月時間,這台煉鋼高爐才建造完畢。看著矗立在土衛六平坦的大地之上,高足足有六十米的巨大爐子,蕭宇感嘆了起來。

這個煉鋼高爐綜合了煉鐵和煉鋼兩項功能。鐵礦石進去之後,先被還原成生鐵,然後生鐵再進入另一套工序,經過各種冶煉,就會變成鋼出來。

至於其產量,蕭宇做了一下估計,如果生產普通鋼鐵,原料足夠的話,可以達到日產一千噸的樣子。如果生產蕭宇所能做到的最優質的鋼材,那就只可以達到日產十噸的水平了。

不過建造基地框架,需要的正是大量的普通鋼材,最多在基地外部用一些鉻鎳合金鋼,以抵抗土衛六上極度嚴寒的溫度罷了。

煉鋼高爐建造完畢,到了這個時候,基地建設才算是真正開始了。

蕭宇並不打算將基地建造在鐵礦這裏,而是選在了離這裏約莫有五千米左右的一個地方。相比起這裏,那裏的地形,地質等更加適合建造大型的基地。

蕭宇先指揮著噴火機器人將約莫一千米方圓的整個地方全部噴了一遍火,清除掉了所有的可蒸發物,然後指揮著工程機器人挖出了縱橫來去的無數道壕溝,將地基澆築好,就開始指揮著另外的機器人生產出一張張的大型鋼板,然後運送過去,開始焊接工作。

沒錯,蕭宇是打算建造出一個完全由鋼鐵構成的基地來。因為土衛六上沒有建造水泥,磚石等傳統建築材料的原料,反而鋼鐵是有很多。

隨著一號煉鋼高爐的建成,蕭宇的鋼鐵生產能力大大加強,甚至於開始了三面開工,機器人生產線滿負荷運轉的同時,還在一面建造二號煉鋼高爐,一面進行基地的建設。

上都區,微藍湖旁邊,一片熱火朝天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