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因萊因和他的《進入盛夏之門》

姚海軍

被譽為美國現代科幻小說之父的羅伯特·海因萊因誕生於 1907 年 7 月 7 日,1925 年進入安那波利斯海軍學院學習,畢業後作為航空母艦和驅逐艦的士官到海軍服役。1934 年,海因萊因因病退役,重返大學,學習數學和物理學,但很快又因病輟學。在成為一名科幻作家之前,海因萊因從事過許多職業。當過銀礦礦工,作過建築商,甚至還動過從政的念頭。

1939 年,第二次世界大戰使美國經濟陷入蕭條,海因萊因被債務壓得擡不起頭來。恰在此時,一家科幻雜志刊出了一則科幻小說征文比賽的啟事,獎金是 50 美元。從小就是科幻迷的海因萊因決定爭取這 50 美元的獎金,可是,當他寫完他的處女作後,卻覺得它應該值更多的錢,於是就把它寄給了當時最著名的科幻雜志《驚人故事》。《驚人故事》的主編——大名鼎鼎的坎貝爾——慧眼識珠,當即以 70 美元買下了這篇小說,它就是海因萊因的短篇傑作《生命線》(Life-Line)。

在《生命線》中,海因萊因將人生描繪成一條“粉紅色蟲子”,從遙遠的過去一直通向未來。現時只是這條“蟲子”的某個斷面,人們完全可以從這個斷面推測出“蟲子”的首尾,也就是人的過去與未來。

海因萊因的第一篇作品就顯示了與眾不同的才華。對此,美國著名科幻評論家詹姆斯·岡恩這樣評論道:“海因萊因在 32 歲時找到了自己的職業;而與此同時,坎貝爾則找到了他的明星作家。”

海因萊因開始連續發表作品,《鎮魂曲》、《宇宙》、《光暴》……僅僅半年之後,海因萊因就已經是科幻小說界有聲望的作家了。

二戰後,海因萊因開始在美國一流文藝刊物《星期六晚郵報》上連載他的未來學系列《地球的綠色山丘》。這次連載可以算是美國科幻的一個歷史性事件,它標志著科幻小說從廉價的三流讀物向高級的娛樂作品的躍升。海因萊因在這段時間為青少年創作的《伽利略號火箭飛船》(1947)同樣也是一部標志性作品,它的內容為 1950 年的科幻電影《目的地:月球》所采用,而這部電影正是 20 世紀 50 年代科幻電影開始繁榮的起點。

50 年代中期到 60 年代中期,是海因萊因科幻創作的鼎盛期,這期間創作了一系列高水準的科幻長篇,其中《雙星》(Double,1956)、《星船傘兵》(Starship Troopers,1959)、《異鄉異客》(Stranger in a Strange Land,1961)以及《月亮是一個嚴厲的女人》(The Moon in a Harsh Mistress,1966)四部獲得了著名的雨果獎。

海因萊因一生創作了十多部短篇科幻小說集、三十多部長篇科幻小說,其中《異鄉異客》僅在美國就賣出了七百萬冊;1946 年、1961 年、1976 年,海因萊因三次被邀為世界科幻大會的主賓;世界科幻小說協會從 1974 年起開始不定期頒發“科幻大師獎”,海因萊因是第一個贏得“大師”稱號的科幻作家。

1988 年,海因萊因因病逝世。美國華盛頓特區為表彰他的傑出貢獻,特別為他頒發了“傑出公民勛章”。

 

《進入盛夏之門》是海因萊因廣受好評的一部作品,但非常可惜,它沒能獲得雨果獎。這部作品與《雙星》一樣發表於 1956 年,前者連載於《驚人科幻小說》的第 2 至 4 期;後者連載於《幻想與科幻小說》的第 10 至 12 期。無論是以當時的標準還是以現在的標準,這兩部小說都堪稱海因萊因的傑作,但很顯然,雨果獎評委會不可能讓一位作家的兩部長篇同時獲獎。結果《雙星》成了幸運兒,但實際上,《進入盛夏之門》是海因萊因最得意的作品。

《進入盛夏之門》描寫了一位天才的發明家丹·戴維斯,他和老朋友邁爾斯以及迷人的芭拉·妲金共同擁有一家專門研制生產實用型機器人的公司,其產品在市場上大為暢銷。可是,正當丹的事業蒸蒸日上之際,兩位合夥人卻合謀奪走了他對公司的控制權,並利用冷凍冬眠的方式將他從現實的 1970 年拋棄到了未來的 2000 年。

蘇醒的丹發現,他所開創的服務機器人已經在 2000 年得到普及。作為發明家,丹對這些機器人的興趣超過了向負心人復仇的渴望,因為,這些機器人比丹當年的設計完美得多,而相關的專利資料卻證明,這些先進機器人的創造者正是他自己。令丹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他根本沒有一丁點兒這方面的記憶。是冷凍冬眠使自己患上的記憶缺失症?抑或是另有一個與自己同名且同樣偉大的發明家?丹無法理清歷史的脈絡,陷入了一團迷霧之中。(誰會想到,這一切的現狀都是丹尼即將進行的一次時間旅行的結果呢?)

丹的命運因時間機器發明者特威徹出場而出現了轉機。盡管特威徹的機器無法確定時間旅行的方向是過去還是未來,但丹還是決定冒險一試,改寫自己的生命軌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