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天地大沖撞(第2/7頁)

母親很不喜歡看《天地大沖撞》,大概就是因為這個情節吧。越長大,蕭菁也越發討厭這部電影。一開始,她並不知道具體的原因,只覺得莫名的討厭。後來,她聽聞了許多對於毀神星事件的質疑,其中一些說法有根有據,頗有說服力。“整個毀神星事件最大的問題就是巧合太多了。”質疑者說,然後舉了一大堆問題進行分析:“比如時間上存在種種疑點,比如核導彈的威力根本不足以炸毀來襲的小行星,比如鳳凰號的燃料根本不夠飛到毀神星附近,比如人類根本沒有能力發現來襲的毀神星,比如根據一份歷史研究資料,毀神星根本不會在2036年撞擊地球。”聽得多了,蕭菁心底的疑惑也日漸加深了。

蕭菁也搞不清楚,自己是從什麽時候開始真正懷疑父親的。但她很早就意識到,自己一直在刻意回避討論那個問題,即為什麽我們一家人都討厭這部以父親為人物原型表現父親拯救世界的災難片?答案說復雜也復雜,說簡單也很簡單。父親的話只說了一半,他說:“裏面什麽都有。”後面半句話是:“唯獨沒有事實。”

如今,父親說他要說出全部的事實,蕭菁毫不奇怪。她看著父親蒼老的臉,靜靜地聆聽著。

03.

“五年浩劫”之後,靳燦創建的國際科技志願組織成為世界上僅有的同時也是最大的推進科技進步的力量。在大搞基礎建設的同時,非常有遠見的國際科技志願組織並沒有忘記航空航天技術。盡管這項技術與當時的吃飯、住房、交通等現實問題關系不大,但從長遠來看,卻是至關重要的。

蕭瀛洲是國際科技志願組織招募的第一批21名宇航員之一。經過一年的特訓,這批宇航員中,只有三個人合格,其中蕭瀛洲獲得了教官“性格沉穩堅毅,又不失靈活,適合當宇航員”的最高評價。2035年1月,蕭瀛洲獨自乘坐曙光號宇宙飛船在文昌宇航基地由長征五號乙火箭送入近地軌道。這是“五年浩劫”之後,人類進行的第一次太空飛行。實驗圓滿成功。當時,蕭瀛洲只有19歲。

“那其實是一次冒險,甚至可以說,是一場以我的生死作為賭注的豪賭,而我唯一的籌碼就是我的運氣。”父親說,“所幸,在繞地球飛行了兩天之後,我乘坐返回艙,掉進了南海,安全地回了家。”因為造成“五年浩劫”的鐵族是人工智能,所以“浩劫”之後,反科技的力量特別強大,國際科技志願組織急切地需要一個正面的科技形象。“他們選中了我。”父親簡單地說,“但實際上宣傳效果並不好。當時,根本沒人關注這件事。知道的人都說,這有什麽?不過是把別人早就做過的事情又重復了一遍而已。”

2036年4月9日,蕭瀛洲第二次飛上太空。這一次的任務是他將乘坐最新研制的宇宙飛船鳳凰號與地球同步軌道上的量子099衛星對接,並對後者進行維修。當時,覆蓋全球的量子寰球網的建設已經進入尾聲,其中量子099衛星是關鍵性節點,必須在指定的時間內修復。

與量子099衛星的對接很容易,維修這個比鳳凰號還大的通信衛星花了蕭瀛洲六個小時的時間。還好,總歸是在指定時間內完成任務了。蕭瀛洲回到鳳凰號,通知地面指揮中心,任務完成——這時是格林尼治時間2036年4月10日的淩晨,按照計劃,國際科技志願組織將在六個小時後全面啟動量子寰球網。隨後,蕭瀛洲操作飛船與量子099衛星脫離。就在脫離結束時,通信志傳來一個陌生的聲音:

“呼叫蕭瀛洲,呼叫蕭瀛洲,呼叫蕭瀛洲。”

宇航員在太空飛行中會一直與地面指揮中心保持聯系,蕭瀛洲熟悉每一個指揮員的聲音,但這個呼叫,不但內容不對,而且語氣也不對。他猶豫了片刻,接通對話,回答道:“我是蕭瀛洲,你是誰?”

那人出現在屏幕上,個子很高,至少2米,皮膚白皙細膩,但肌肉相當結實。看不出具體的年齡,也許20歲上下,但說不定有30歲了。“我是鐵中棠。你應該知道我是誰。”他說。

鐵中棠。蕭瀛洲當然知道他的名字。他並非人類,而是鐵族中的一員,是鐵族用以打入人類內部的特殊型號,叫作安德羅丁。因為與國際科技志願組織總幹事靳燦有過親密交往而為人所知。但問題是……

“我知道你。請問,有何貴幹?”

“小行星阿波菲斯,在國際小行星協會中的編號為99942,你可以查到這顆小行星的詳細資料。我要告訴你的是,它現在距離地球15萬千米,將在一天後,格林尼治時間2036年4月13日,正面撞擊地球。”

20歲的蕭瀛洲吃了一驚,但並沒有表現在臉上:“這個消息真實嗎?”

“絕對真實。”鐵中棠的語調平板,沒有什麽變化,“從現在算起,你有29個小時35分鐘的時間拯救地球,倒計時已經開始。全人類,還有鐵族的命運,都掌握在你的手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