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天啟基金(第4/10頁)

鏡頭從火山口上方緩緩移動,一點點地將火山的深邃與廣闊展現給觀眾看。

傑瑞米說:“看到這些,你不得不驚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無數次的噴發,將無窮無盡的能量傾瀉出來,帶來無法想象的毀滅,天地都為之變色。然而,那已經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25萬年前,恩戈羅恩戈羅結束了最後一次噴發,寧靜下來。在今天,這裏已經成了生命的伊甸園。

“火山噴發會極大地改變周邊地區原有生態系統,帶來不可計數的死亡。然而,毀滅並非故事的結局,只是新的開始。火山灰和火山爆發釋放出的適量磷酸鹽、鐵和其他營養物質,其實是有利於植物生長的,適應新環境的生物將大量繁衍,新的生態系統將逐步建立,其中甚至可能出現新的物種。有證據表明,火山運動在地質史上有至關重要的作用,無論是大陸形態的形成,還是地球的海洋和大氣的形成,甚至生命的起源,都與火山活動有關。”

傑瑞米盤腿坐在火山口上方,沖身後揮一揮手,說:“毀滅,還是生存,兩者的關系比莎士比亞還有你的想象更加復雜與微妙。

“在恩戈羅恩戈羅火山口底部有大片的豐美草地,由於地形原因,降水的月際變化遠小於東非高原的其他地方,因此火山口內的動物大多數不用遷徙。在那裏,可以見到幾乎所有生活在非洲大陸上的標志性動物,比如非洲獅、獵豹、花豹、非洲象、非洲野牛、黑犀牛、河馬、鬣狗、藪貓、非洲野狗、長頸鹿、斑紋角馬、斑馬、大羚羊、湯氏瞪羚、葛氏瞪羚、水羚等大中型哺乳動物。草地之外,在火山口底部的南側還有一東一西兩片較茂密的樹林,主要樹種是金合歡,而周圍的山坡上也發育了很多山地叢林,是各種鳥類的天堂。”

下一個鏡頭,傑瑞米站在了火山口內,滿臉陶醉地仰望上空。“在這裏,你不需要通過什麽奇跡來意識到上帝的存在。於自然的細微之處,我就能見到上帝:樹木、山谷、天空、太陽,還有恩戈羅恩戈羅火山。”他虔誠無比地說,“自然即上帝。”

恩戈羅恩戈羅保護區還是人類的搖籃。

在恩戈羅恩戈羅火山口西北不到40千米的地方有一條叫奧杜瓦伊的峽谷,在那裏,考古學家發現了多處早期“能人”的遺跡和遺骨化石。很多科學家認為:能人是人科之中第一種人屬。換言之,“能人”是世界上第一種能稱之為“人”的生物。

“直到現在,這裏還生活著四萬多馬賽人,他們依然保持著數千年前形成的生活習慣。比如,他們雖然驍勇善戰,但極少狩獵。事實上,馬賽人平時是不狩獵的,只是在慶典的時候才吃肉,而且從來不吃包括魚類在內的野生動物。他們崇拜自然,認為萬物有靈。他們也鄙視農耕生活,認為耕作使大地變得肮臟。”傑瑞米侃侃而談,那個時候,他的口才就已經超群出眾了,“馬賽人的日常需要是由牲畜(主要是牛)的奶和血提供的。馬賽人認為牛群是神的賜予,把牛群看成生命,牛群可以和主人共居一個茅舍。正是由於馬賽人不狩獵,不吃野味的習俗,才使這片土地成為野生動物的樂園。然而現代生活,已經開始侵蝕他們的領地。再不來研究,就晚了。”

事實上,已經晚了。傑瑞米看到:馬賽人的住房從泥坯變成了磚墻,馬賽男人穿上了印著字母的T恤,馬賽女孩子梳起了無數根小辮……

作為一名人類學家,傑瑞米·本斯坦非常痛心。尤其是看到那些外國遊客肆無忌憚地圍觀馬賽人,而馬賽人為了迎合遊客,不得不做出一些有違真正的馬賽文化的事情時,他用老式攝像機記錄下了自己觀察到的一切。

當然,這些跟浩劫之後發生的事情相比,完全不值得一提。

04.

2025年5月2日,浩劫爆發那天,傑瑞米·本斯坦並不知道浩劫爆發了。那段時間,他正和八個研究生在探討馬賽人復雜的遷徙路線。不少學者認為,馬賽人是目前世界上最擅長行走的部族,但對於馬賽人歷史上的遷徙知之甚少。當衛星電話突然間打不通的時候,他們並沒有太在意。當好奇心過重的外國遊客突然間不來的時候,他們甚至有幾分高興。至少是半個月後,他們才從幾批逃難路過恩戈羅恩戈羅的人那裏知道了鋼鐵狼人的存在,知道了全人類面臨的前所未有的危機。那麽,接下去該怎麽辦呢?擺在他們面前的有兩條路:離開,或者留下。傑瑞米力主留下,但有四個研究生選擇了離開。“我要回到文明世界,去和家人在一起。”離開的人這樣說。後來傑瑞米再也沒有見過他們,也不知道他們後來怎麽樣了。

有四個研究生留了下來,就像導師傑瑞米所說的那樣,和馬賽人一起生活。隨著時間的流逝,他們帶去的各種現代設備漸漸失去效用,有的沒電了,有的壞掉了。最初他們還很著急,可是著急也沒有用,他們只能學著在沒有現代設備的情況下繼續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