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地球來的特使(第4/6頁)

“這是誰的名言?”

“亨利·戴維·梭羅。”

“感覺你腦袋裏有整本的《世界名人名言大全》啊。”

吃過飯,盧文釗帶著泰德趕往歡迎儀式現場。他看見人流驟然比先前多了許多倍,其中不少是記者,不由得對自己提前兩個小時到俄斐航天港的先見之明大為佩服。他們先到“媒體報到處”報到,然後接受煩瑣的安檢,前後四道流程。毫不誇張地說,四道流程走下來,盧文釗的每個細胞都被仔仔細細地分析了一遍,證明完全無害了才讓他通過。

盧文釗來到現場,歡迎儀式設在太空電梯的出口。5米寬的牡丹紅毯從出口一直鋪到了大廳另外一邊的樓梯口,至少有200米長。兩邊是觀眾區。盧文釗相信,來的觀眾都接受過嚴格的政治審查和安全檢查。紅毯左側有一個凸起,明顯是舞台。一會兒瑪蒂爾達會在上邊發表講話。但這個舞台未免大了一些。盧文釗想起了洪之鋒的話,突然明白了:這是演出節目要用的。

看看時間,距離歡迎儀式正式舉行還有半個小時。可泰德還沒有從安檢中心出來。出什麽事了嗎?盧文釗疑惑地想著,往那邊瞅了幾眼。就在這時,泰德·卡欽斯基迎著他的目光從安檢中心走了過來。

“過第三道安檢的時候,警報響了。”泰德笑吟吟地說,“不過,沒事,是誤報。你知道,有時候他們會把安檢閾值設得太高。他們叫我重新安檢了一遍,這次,那機器乖乖的,沒有叫喚。就是耽擱了一些時間。儀式還沒有開始吧?”

“沒有。”

“那就好。”

“也不知道他們在害怕什麽。”

“很可能他們也不知道他們在害怕什麽,只是單純地害怕罷了。很可能要等到那令他們害怕的人或者事情出現了,他們才會徹底明白過來。”

“那個時候恐怕已經晚了。”

兩人說著,走到了媒體區指定的位置坐下。說什麽搬運器材,不過是糊弄洪之鋒的鬼話,所有的直播設備都在盧文釗身上。因此,他們現在要做的事情就只有一件,那就是等待,等待瑪蒂爾達·溫的到來,等待歡迎地球同盟執委會執政官暨地球派往火星的全權特使的儀式正式開始。

04.

各色人等越來越多,現場也越加喧鬧。盧文釗讓植入系統估算了一下,至少有3000人聚集在這裏。300萬人裏的3000人,他們來自不同的火星城市。大概是應組織者的要求,來歡迎的市民都穿著各自城市的特殊服飾。從他們的服飾上,完全可以看出他們來自哪一座火星城市。

來往於火星與地球之間的航班是用多年前火星探測器的名字命名的,而24座火星城市的命名則自由得多。有用火星地名的,比如奧林匹斯城;有用宇航員名字的,比如以火星四傑中唯一的女性薩維茨卡婭的名字命名的“薩維茨卡婭之城”就在烏托邦平原上;有用天文學家名字的,比如哥白尼;有用科幻作家名字的,比如布雷德伯裏,他寫過《火星編年史》;有用地球城市名字的,只是在前面加了一個新字,比如新普羅旺斯、新馬丘比丘和新耶路撒冷;還有其他形式的名字,比如驚蟄城,據說因為是驚蟄那天開始建設的。

盧文釗驚訝地看到,這些不同城市的人無論服飾還是言行,甚至是肢體語言,都表現出了不同的風格。露齒一笑、開懷大笑與笑得前仰後合,是有區別的;搖頭、聳肩、雙手一攤,也是有所不同的;快速眨動的眼睛,豎起食指拼命搖晃,不經意間摳摳鼻孔,抑或是跳起來拍拍別人的肩膀,握手,擁抱,接吻,更是大相徑庭。有的能明顯看出來自地球哪個地區或者城市的痕跡,但更多的是各種地區或者城市文化的混合——就像他們在基因上的混合。

盧文釗看過一篇論文,說基因與種族、基因與族群關系的研究顯示,現代人類基因多樣性的現狀,是智人祖先走出非洲以後,五六萬年前形成的,是人類基因在個體之間、集團之間歷經數萬年的反復交換的結果。這是一種典型的“網狀演化”。所謂種族,是“社會-文化建構”的結果,其本質是政治性的,而非生物學與演化學的。換句話說,以種族為標簽,將人類劃分為不同集團與亞集團的分類法,並沒有生物學與演化學上的依據。人類基因多樣性主要存在於個體之間,比較而言,地域與族群的差異反倒無關緊要,種族與種族之間,根本沒有可以明晰指示與操作的分界線。

盧文釗在人潮人海中激動地四處張望。他強烈地意識到:傳統意義上的白色人種、黑色人種、黃色人種和棕色人種在這裏的區別已經不大了,一種源自地球的次生文明正在火星形成。琉璃瓦、獅身人面像、羽蛇神和喀邁拉,如此和諧地混生在一起,就像有史以來一直都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