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信息旋渦與白頭海雕(第4/10頁)

街道盡頭有一扇古舊的門,貼著面目猙獰的門神。左邊是舉著鋼鞭的黑臉將軍尉遲恭,右邊是端著鐵鐧的白臉將軍秦叔寶。她走到門前,遲疑了一下,伸出看不見的雙手,只輕輕一推,就推開了門。

無盡的光線湧進來,一個全新的世界在蕭菁面前打開。

她走了進去,走進了信息旋渦裏。

後來蕭菁回憶第一次進行浸入式上網,無數的細節都已經忘記,但初次看到信息旋渦的震撼,她記得一清二楚。

門在她背後無聲地關上並消失了。蕭菁發現自己懸在半空之中,但她既沒有下墜,也沒有飛升,而且心底也沒有因為沒有腳踏實地而恐懼不已。她低下頭,發現腳下踩著若隱若現的風——不只是腳下,四周都是那種奇異的風。她置身於風的旋渦裏。

旋渦由不計其數的“風”組成。那風是有顏色、有形狀、有聲音的。仔細分辨,每一道風也各有不同。

蕭菁好奇地伸出手去——透明的手——觸碰那風。在接觸的瞬間,一串文字信息沒有經過眼睛,直接在她腦子裏爆開,就像漆黑的夜空裏忽然亮起最為璀璨的禮花,讓她的每一個腦細胞都為之震顫。

對於量子寰球網的質疑主要集中在兩點上:

一、資金哪裏來?

二、技術哪裏來?

量子寰球網建立時,“五年浩劫”剛剛結束。按照通行的說法是百廢待興。全球貿易還沒有復蘇,財政體制還沒有建立,全球科技志願組織哪兒來的錢建造量子寰球網?這樣一個遍布全球的超級工程肯定需要數以億計的資金。但所有涉及此事的報道中,該工程使用的經費都被模糊處理了。要麽根本不提,要麽以數百億元這樣模糊的數字代替。

那量子寰球網到底用了多少錢呢?

粗略計算一下,在5000萬億到8000萬億元之間。全球科技志願組織哪兒來的這麽多錢?要知道,它同時還在搞好幾個與量子寰球網不相上下的超級工程呢。為什麽全球科技志願組織這麽有錢?錢是從哪兒來的?

在我看來,錢還是其次。最為重要的是——技術。靳燦以及全球科技志願組織裏的其他人,都不可能掌握那麽多技術。

當時靳燦不過是個大學本科都沒有畢業的小夥子,自學了幾本科普書,頂多算是資深科學迷——也許這個資深都該去掉。對科技一知半解,或者還有那麽點兒自己的想法,平常吹吹牛,糊弄一下親戚朋友什麽的,還是可以的。但真要他領導一項工程,發明一樣物品,完成一個實驗,他根本就辦不到。

確實,全球科技志願組織裏有貨真價實的博士,數量還不少,而且其中幾個名氣還非常大。但這些都不足以說明全球科技志願組織所掌握的科技為什麽會那麽高。

眾所周知,量子寰球網包括108顆主力衛星,36顆輔助衛星,還有36顆機動衛星,共計180顆。大小不同,軌道各異。問題是,這180顆量子衛星是怎麽發射上天的?當時,所有的宇航基地——全世界能發射火箭的地方加起來也就那麽幾個——所有能發射衛星的地方都在浩劫中被摧毀了。最先恢復發射能力的是文昌宇航中心。蕭瀛洲就是在那裏被送上太空去拯救世界的。他們也說,量子衛星就是在這裏發射升空的。可是,文昌宇航中心是2034年建成使用的,那個時候,量子寰球網已經建設了四年多。雖然缺少資料,但至少有120顆量子衛星在文昌宇航中心建成之前被發射到了太空。全球科技志願組織用什麽發射的?

長期以來,靳燦和全球科技志願組織保守著這個秘密。因為這個秘密關系著全球科技志願組織,也就是現在的地球同盟執政合法性,所以,他們小心翼翼,戰戰兢兢。然而,秘密終究是要解開的,怎麽隱藏都沒有用。經過一番苦心研究,我終於發現了全球科技志願組織的黑歷史。

全球科技志願組織在貢嘎山有一個秘密基地。貢嘎山在四川境內,海拔7000多米。沿著山坡,斜向上方,埋著一條25千米長,直徑5米的管道。管道建成之後被抽成真空,管道壁鑲嵌著6條高溫永磁體,能為宇宙飛船制造出磁懸浮的環境。這樣,宇宙飛船從管道底部開始加速,只需要少量的動力——跟大推力火箭相比,簡直是微不足道——就能使它在離開管道的時候達到第一宇宙速度,直接飛向預定的軌道。

真空管道磁懸浮發射器簡直就是以貢嘎山為底座的宇宙大炮。因為不用考慮航天員,不用考慮加速度對於人體的影響,這門宇宙大炮能以最快的速度發射,效率極其驚人。

180顆量子衛星能夠發射,量子寰球網能夠建立,全靠宇宙大炮。

但你知道貢嘎山宇宙大炮是誰建造的嗎?

鐵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