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共生 第七節(第2/4頁)

“你幫我把這種細胞的信使RNA提取出來。”利明把燒瓶放到顯微鏡下,要淺倉觀察細胞,“我想使用吸印轉移法來檢查β氧化酶的誘導情況。”

“……這個,是什麽細胞?”

淺倉把眼睛從鏡片上移開,這樣問道。她似乎對這突如其來的事情感到不解。然而,利明對細胞的來歷卻是含糊其詞,只說是另一所大學送來的。淺倉的樣子好像還有些疑問,不過她也沒有再往下問,只是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

這天夜裏,利明好長時間以來第一次夢到了聖美以外的事情。

夢中的利明是小學時候的樣子,穿著短褲和T恤衫,坐在榻榻米上玩著塑料模型。電風扇搖晃著腦袋,每隔一段時間就把一陣溫熱的風送到利明的背上。隱約中傳來了風鈴輕微的聲響。他的額頭上滲出了汗水。想起來了!對了,那年夏天很熱。

利明小時候是個比較安靜的孩子。與到外面和小朋友們一起玩耍相比,他更喜歡在家裏讀書,做手工。雜志裏的怪獸圖解和恐龍的圖片是利明最愛看的。另外,參觀動物園和博物館也是他的一大愛好。

暑假就要結束的一天,爸爸帶利明去參觀科學博物館。在展廳裏,利明見到了一種奇妙的塑料模型。那是個螃蟹的模型。研究螃蟹在水裏的行走動作的生物學家制造出了一個酷似螃蟹的簡單機器人,利用遙控器就可以隨心所欲地控制它的活動。這種塑料模型已經作為商品在進行銷售了。利明對它非常著迷,就讓爸爸買了下來。一回到家,他就馬上開始動手制作起來。

由於零部件不多,螃蟹一會兒就做好了——大大的鉗子和蟹腿全都安裝完畢,只需摁下遙控器的按鈕,蟹殼裏的電動機就開始工作,並帶動螃蟹的關節做出揮舞蟹足的動作,確實像“招潮”的樣子。利明高興極了,又摁了另外的按鈕。只見螃蟹交替地移動著腿腳,橫著運動起來,走路的模樣和水族館水箱裏的真螃蟹簡直是一模一樣。利明迷上了這只螃蟹,讓它在自己家裏散起步來。

這時,利明忽然覺得有些驚訝:這麽幾個簡單的零件,稍稍拼湊一下就可以活動;小小的一個電動機驅動的模型竟能模仿出真正的螃蟹的動作。生物真的是非常簡單嗎?

不,不可能。利明想起了自己幾年前飼養蝌蚪的情景。那時,利明幾乎每天都可以興奮地觀察到一些奇妙的事情。比如,蝌蚪長出後腿啦,長出前腿啦,尾巴不見啦。這些變化機器人是根本無法模仿的。

生物這東西真是神奇。

自己身上也沒裝什麽電動機,怎麽就能活動呢?利明覺得太不可思議了。

去年暑假做的走馬燈還躺在房間的一角。那是利明暑期手工勞動的作業。制作材料是一些從文具店裏買來的木工用層板和玻璃紙之類的東西。夜裏,利明把走馬燈拿到陽台上,放進蠟燭點亮之後,安裝在上部的紙制葉輪就慢悠悠地轉動起來,並帶動起玻璃紙筒一同旋轉。在微微有些泛紫的夜幕下,花花綠綠的哥拉斯的影子在燈面上緩緩移動……

不久,進入初中、高中以後,利明漸漸知道生物都受一種叫DNA的物質控制。DNA的構造實在是完美無缺,這一點讓利明驚嘆又己。為什麽牛命能設計出如此巧妙的遺傳密碼?為什麽形形色色的生命變化競能用如此簡單的結構來表達?太不可思議了!突然,夢境換了一個場面,利明發覺自己來到了研究室裏。然而這裏卻是灰蒙蒙的一片,有些破舊的感覺。仔細一瞧,既沒有多肽合成儀,也沒有基因擴增儀。利明終於想起來了,這是過去的第二研究室。當時利明還是大四的學生,剛進到講座裏來。

“我希望你把線粒體作為今後的研究課題。”

那時年紀輕輕、意氣風發的石原教授把利明找來,對他說了這番話。石原教授是在利明進入生理機能藥學講座的前一年才來到這裏的。當時,教授正在探索新的課題。

“目前的研究全都局限在細胞核基因這一領域裏,然而不久的將來,僅憑這些是無法妄談生命的本質的。細胞內部也有個小社會。在這樣一個社會裏,即便是一處很小的地方出了問題,也會影響到整個社會的秩序。我覺得有必要更全面地考察這一問題。怎麽樣,永島?你做不做這個課題?我希望你能夠不斷創新!”

利明馬上投入到了線粒體的研究之中。線粒體的DNA構成與細胞核完全不同,利明感到一切都很新鮮。這是個未知的世界,遠遠超出了以前在課堂上學到的生物化學和基因的有關知識。利明的胸中激蕩起強烈的沖動:這一嶄新的領域將由我來開拓!

就像轉個不停的走馬燈一樣,線粒體總是在靜悄悄地回旋著。線粒體之間彼此纏繞,形成巨大的集合塊,不斷旋轉。它們就像是馬格裏特畫裏飄浮在空中的石頭,慢慢地、緩緩地、不停地旋轉著,同時把黑色的影子投向地面。利明在夢中仰望著這一團黑影。它們如同夜幕一般遮蓋了太陽的光輝。利明覺得雙腳已經離開了地面,自己就快要被這一片黑暗所吞噬。他一邊忍受著這一切,一邊一動不動地仰望著如墨的蒼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