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二 離開王秋的日子(中)

從二戰結束之後,到核聚變能源的時代降臨之前,中東這片“五海三洲之地”(裏海、黑海、紅海、地中海、阿拉伯海;亞洲、非洲、歐洲),一貫都是國際新聞的關注熱點:在這塊遼闊而神奇的土地上,不僅有著人類文明最早的起源地,還蘊藏著豐富的石油資源,以及蘇伊士運河和波斯灣這樣的世界級戰略要地,外加巔峰數量高達十多億的阿拉伯人,當然也少不了帝國主義者們最樂見的民族與宗教沖突……

這一切的一切,都決定了中東地區必然會在全球大國的博弈遊戲之中,成為焦點當中的焦點。

然而,隨著安全、可靠、廉價的核聚變電站,因為中國的技術輸出,而在東亞和歐美各國迅速遍地開花。還有各種匪夷所思的綠色環保新能源科技,也開始在全球範圍內大行其道之後,這個世界的一切政治經濟法則和常識就都變了。任何人都知道,新的全球能源心臟已經轉移到了月球上,誰控制了月球的氦-3,還有生產方舟反應堆所必不可少的鈀,誰就將在未來人類文明世界一切關於能源的事務上擁有決定權。

傳統能源的死亡眨眼間就開始了倒計時,上不了月球、得不到氦-3的國家,未來將會什麽都不是。

更遺憾的是,地球的主要鈀礦分布在俄國、加拿大和南非,而不在中東、中亞那些曾經的熱點地區。

於是,面對這樣天翻地覆的嶄新變局,中東、北非、中亞、高加索,這些往日曾經被當做全球大國博弈的競技場,吸引著全世界軍事政治領袖關注和新聞媒體目光的地區,似乎在一夜之間被人遺忘了,變得無足輕重。無論是歐美還是俄國,都在大規模縮減各自的中東駐軍,撤走與之相關的情報網和公司企業。

而在此之前,失去了全球能源心臟地位的中東地區,就早已經歷了能源股票暴跌,國際市場油價急劇下滑,各石油出口國貨幣大幅度跳水,等等一系列堪稱毀滅性的經濟打擊,還有隨之而來的社會動蕩。

但當時的國際觀察家卻普遍都樂觀地認為,遍及中東的失業浪潮和社會動蕩,不過是黎明前的陣痛。任何一個新時代的到來,都必將淘汰許多舊時代的產物,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法則。只要熬過這段動蕩時期之後,全人類就會擁有取之不盡的能源,從此遠離饑餓與戰爭,迎來繼工業革命之後的又一次大崛起,創造出一個無限美好的光明未來,全世界任何一個地區的人類,都能夠從中分享到前所未有的利益和希望。

更何況,二戰之後一直綿延在中東的戰亂,至少有百分之八十的原因是為了石油。如今隨著石油價值的下降,中東地區將不再成為大國博弈的熱點,自然也就不必再承受如此頻繁的戰火之苦。

然而,實際情況遠遠沒有那麽樂觀。在瞬間失去了石油帶來的財富,又因為列強博弈的後遺症而內部四分五裂、一團亂麻的情況下,缺乏高效率強大政府的中東社會,根本無法承受這樣劇烈的社會總危機。

即使是那些力圖振作的中東國家統治者,也會絕望地發現,他們根本找不出任何力挽狂瀾的辦法。因為在過去的日子裏,依靠出口石油帶來的額外收益,阿拉伯民族的總人口數量已經膨脹到了二戰前的十倍以上,遠遠超出了他們這片貧瘠家園的承載極限。等到石油財富的泡沫一夜間煙消雲散之後,以目前的科技水平,無論如何也沒有辦法在中東這片幹旱嚴酷的沙漠國度之中,長期養活數以億計的過剩人口。

唯一的科學對策,要麽就是對外擴張和移民,奪取其他民族的土地和資源,來養活自己的族人;要麽就是通過最殘忍的殺戮來減少本民族的多余人口;或者寄希望於國際社會的憐憫和援助。

與此同時,差不多同樣類型的生存危機,也出現在了撒哈拉大沙漠以南的非洲很多地區。

在這種看不到任何希望的黑暗氛圍之中,當地民眾對現實悲慘處境的極度不滿、對歷史上各種光輝過去的懷念,還有尋求宗教麻醉的渴望結合在一起,使得他們心中充滿了陰暗而又暴戾的情緒。原教旨主義極端勢力趁機打著反西方的旗號,在中東和非洲大行其道,主張向長期壓迫和掠奪他們的異教侵略者復仇,突破國界的限制,打造人間天堂。而原本就已經高喊多年的聖戰口號,更是在新形勢之下喧囂日上。

如此一來,當國際社會的關注熱點從中東和北非移開之後,該地區的沖突和動亂反而愈演愈烈,進一步摧毀了這片土地的人口承載能力。最終引爆了一場史無前例的超級難民潮:數千萬在絕境中掙紮求生的黑人和阿拉伯人瘋狂湧向地中海,其規模遠遠勝過了當年那場毀滅羅馬帝國的歐洲民族大遷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