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 三戰時期的聖誕故事(三)

一九四六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中午,德國,柏林

雖然距離希特勒的最終敗亡和納粹政權的徹底覆滅,如今已經過去了一年半時光,當初那場柏林戰役的硝煙早已消散一空。但在眼下的柏林市區,依然是遍地的廢墟和瓦礫。至少一半的街區內,公路、公園和廣場都還被埋在層層疊疊的碎石和泥沙之下。而剩下的街區也是豎滿了腳手架,一副百廢待興的模樣。

尤其是在柏林巷戰打得最為激烈的國會大廈四周,舉目所及,方圓幾平方公裏內,都是建築物的空殼,扭曲的橫梁直指天際,殘存的尚未倒塌的墻壁上,裸露的鋼筋四處伸展,如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的翼龍殘骸。在墻壁的輪廓中,隱約可見煙囪的醜陋形狀。到處彌漫著死寂的氣氛,散落著未及掩埋的骨骸……

此時,在凜冽的寒風之中,成群結隊裹著粗布頭巾的德國大媽,還有若幹金發碧眼的日耳曼少女,正揮著鏟子,推著小車,清理著被瓦礫覆蓋的街道,將那些在轟炸中幸存下來、搖搖欲墜的危房,以及在城市防禦戰之中搶修的街壘和地堡,逐一拆除和推倒,然後還要把磚塊和其他建材認真清理出來,以便日後再利用。

由於超過六百萬的德國男性在戰爭中喪命,而剩下的德國男人也多半在西伯利亞蹲戰俘營,順便無償幫助蘇聯人開發荒野,所以,剛剛成立的德國社會主義政府,只能讓女人承擔起了首都柏林的廢墟清理和市區重建工作。她們被一個專用名詞形容為Trümmerfrauen——大致可以翻譯為“瓦礫女人”或者“清礫婦”。

無論在哪個時空,這在德國都是一個令人肅然起敬的單詞,這些婦女們的父兄兒子全被希特勒派往前線,很多從此一去不返。家園全部變成一片廢墟。恐懼、悲傷、饑餓、屈辱……但她們卻用羸弱的肩膀撐起了支離破碎的家庭,還有這個頹垣殘壁、滿目瘡痍的國度,並在一片廢墟上艱難地重建家園。

要知道,她們從事的是一項不僅非常辛苦,而且十分危險的工作,那些千瘡百孔、搖搖欲墜的危樓,不僅隨時有著倒塌埋人的危險,而且在瓦礫廢墟的下面,還埋著不知道多少未爆彈……從柏林的廢墟清理工作開始啟動到現在,每天都有爆炸和塌方事故發生。但飽受饑寒交迫之苦的德國婦女根本別無選擇——在這個已經變成一片焦土的戰敗國度裏,這差不多是她們唯一能夠找到的,相對穩定和“正當”的工作……

“……嘟——嘟——嘟——大家注意!大家注意!收工吃飯了!收工吃飯了!”

聽著工頭的吹哨聲和呐喊聲,已經工作了半天的瑪利亞·斯密特夫人擦了擦額頭的汗水,走下一堆由坍塌房屋形成的巨大瓦礫,把手裏的鏟子靠著墻角放好,然後跟工友們輪流在一個公用水龍頭下面洗了洗手,這才走到一個早已排著長隊的炊事棚子外邊,準備脖子上掛著的金屬工號牌,領取今天午餐的食物。

她如今的這份工作非常辛苦,不僅勞動量大,而且幾乎全年無休,沒有星期天,在聖誕節的前一天還要上工。但相比於納粹政權覆滅之際那些仿佛噩夢般的日子,斯密特夫人已經覺得目前的生活還算不錯了。

……

雖然蘇聯人在描繪紅軍征服納粹德國過程的宣傳文件中,大量地使用了“解放”這個詞,力圖營造一種光榮偉大正義的形象,但德國人卻習慣把納粹德國滅亡的時刻稱作“零點”,意指德國新的歷史由此開始。

因為,想要讓德國民眾接受被俄國人“解放”的觀念,真的是很困難的。至少對於無數德國婦女來說,俄國人的到來,無異於一場天塌地陷般的大災難。不客氣地說,闖進德國境內的蘇聯紅軍,真的離解放者這一稱呼有點遙遠,倒是跟蝗蟲相去不遠,鐮刀錘子戰旗的所到之處不說是寸草不生,至少也是哀鴻遍野。

在納粹德國覆滅之前,瑪利亞·斯密特夫人原本住在柏林郊外的一座小鎮裏。她清楚地記得蘇軍殺到家門口的情景:那些穿著長軍裝和大皮靴的俄國人,在消滅了城郊駐守的少量德軍之後,就毫不客氣地沖進民房,搶走居民的首飾和手表。任何反抗都是徒勞的,如果有人膽敢抵抗,俄國人就直接開槍殺人。

這些軍紀弛廢的俄國士兵,不但肆無忌憚地搶東西,還到處尋找年輕的女人,只要抓住一個,久立刻拖到空房子裏,接著就是輪奸。年僅二十九歲的瑪利亞·斯密特夫人自然也沒有被放過,在一個深夜被俄國人闖進家門拖走,然後又被用槍逼著進入一幢空房。那裏已經站著一些身無片縷的年輕女人。接著就是不堪回首的集體強奸,一次又一次,持續了整整一個夜晚,直到天亮時才允許她們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