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赤道洋之夏(四)

最後,到了一九四六年春天,在美國的威逼利誘之下,除去巴西以外最新參戰的南美各國,也陸續組織了幾批遠征軍投入太平洋戰場,代替美國的小夥子們流血……其中,大約兩萬名阿根廷、智利、秘魯、玻利維亞和巴拉圭五國聯合組建的南美軍團,就被運到了薩摩亞群島,預備參加南太平洋戰場的反攻作戰。

換成是在戰爭初期,財大氣粗的美國或許還會完全負擔這些南美盟友的後勤供應,給他們提供美軍標準的飲食給養。但是到了一九四六年,因為戰線鋪得太開,美軍的後勤體系已經處處吃緊,對待一些次要盟友和雜牌軍的態度也開始吝嗇起來,南美洲各國被征發的參戰部隊,不得不由各國政府自行負責後勤,分擔作戰費用。而由於這些國家一貫而來的腐敗痼疾,就連美國方面零星提供的少量物資援助,也被本國的貪官汙吏給克扣了大半。所以搞到最後,這些南美士兵幾乎是一路裹著舊毯子啃著幹面包走上了戰場,手裏的武器也普遍比美軍落後了一個時代,多為一戰時期的舊槍,結果到了前線還被美軍官兵嘲笑成是要飯的乞丐。

如果是,在太平洋戰場上,美國人是為自己的祖國打仗,巴西人是拿錢幹活的打工族,那麽說西班牙語的南美軍團就是被人強行拉來幹義務勞動的倒黴蛋,其士氣和積極性之糟糕,自然是可想而知。

更糟糕的是,進駐薩摩亞群島的南美軍團不僅裝備落後、後勤惡劣,內部也是問題成堆——由於除了巴西以外的南美各國,普遍對出兵參戰充滿了抵觸情緒,完全是在美國的強行逼迫之下,才勉強弄了些最差的雜牌軍丟出來湊數,非但士氣和戰鬥力都不必指望,連兵員調動都搞得拖拖拉拉,截止到一九四六年春天,阿根廷、智利、秘魯、玻利維亞和巴拉圭五國派出的參戰部隊,加起來才兩萬人,僅夠一個師的規模。

由於南美盟國的第一批參戰軍規模太小太零散,不方便調動和使用,“天才”的五角大樓就想出了一個混編的主意,借鑒一戰時期美國組建“彩虹師”的經驗,把南美五國的參戰部隊捏合成了一個南美軍團。

——所謂的彩虹師,就是美國參加一戰的先遣隊。當時為了彰顯美國各州人民的團結,陸軍部把26個州的國民警衛隊合在一起,正式編成一個師,即“彩虹”第42師。意寓這個師是由來自全國各地的人組成的,就像是一條橫跨長空的彩虹,按照當時美國報紙的宣傳,這樣一來的話,每個州都會因為在第一批送往海外的人員中有他們的男兒而感到驕傲。而彩虹師在歐洲戰場的表現,也確實不負各州父老寄予的厚望。

按照五角大樓的想法,既然一戰時代的“彩虹師”,能充分體現當時美國的“舉國一致”精神,激勵起一億國民的士氣,那麽如今的南美軍團,同樣也應該能體現南美洲各個盟國的“舉洲一致”才對。

問題是,一戰美國的“彩虹師”雖然來自於美國的二十六個州,但好歹還是一國同胞,而且都是選拔出來的精銳,後勤供給也很充足,各方面表現和戰鬥力自然不會差。而南美軍團的士兵雖然都說西班牙語,彼此總算是能夠交流,但組織上卻是來自五個不同的國家,光是如何協調指揮系統就足以讓人暈頭轉向。

更要命的是,南美軍團的這些部隊,在本國都是被丟出來當炮灰的雜牌軍,紀律和素質都只能用讓人絕望來形容。如今還要把他們硬是捏合到一起,最後若是沒有整天鬥毆殺到屍橫遍野,就該讓人偷笑了。

雪上加霜的是,所謂天有不測風雲,這些滿腹怨念、無所適從的南美士兵剛到薩摩亞群島駐紮了沒多久,美國就因為哈爾西艦隊被台風摧毀,而不得不收縮防線,完全放棄了南太平洋戰場的反攻計劃。

之後,面對來勢洶洶的日本海軍聯合艦隊,喪失了制海權和制空權的美軍,更是直接撤出了薩摩亞群島,卻留下了這幫南美人來頂缸……反正,在從美軍那裏收到“我撤退,你掩護,務必死戰到最後一人一彈”的命令之時,包括伊薩克少尉的整個南美軍團全體官兵上下,個個嘴邊都有一萬頭羊駝兇猛地狂奔而過……

奈何形勢比人強,到了這等時候,南美軍團已經是騎虎難下,哪怕他們想要逃跑,身在茫茫大洋之中的薩摩亞群島,跟故鄉隔了一個太平洋,也沒有回家的遠洋輪船可以坐,最終還是只能閉上眼睛聽天由命。

於是,在被美軍拋棄的薩摩亞群島上,初來乍到的南美軍團只得硬著頭皮開始布置防務,期間鬧出各種糾紛、嘩變無數,全軍上下離心離德——阿根廷、智利、秘魯、玻利維亞和巴拉圭五國之間的矛盾與仇恨,絕對不比歐洲列強之間的各種仇怨差多少,其中玻利維亞和巴拉圭在三十年代還剛剛打過一場血腥殘酷的查科戰爭,迄今依然各種邊境沖突不斷,想要帶好這樣一支內部矛盾深重的潰散隊伍,其難度大約跟在後世的東亞指揮一支中日朝韓聯軍的難度系數差不多……而南美軍團的指揮官顯然沒有這樣逆天的統一戰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