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決定日本命運的會議(第4/4頁)

目前,美軍傘兵正在甲府大規模空降,配合澳新軍團山地部隊的正面攻勢,眼看著就要把甲斐這片武田信玄的起家之地納入囊中,當地赤衛隊雖然還在竭力抵抗,但已經露出了敗像……若非日本列島的崎嶇地形實在不適合飆坦克,志得意滿的巴頓將軍恐怕已經在策劃著如何長驅直入,直撲廣島大本營了。

然後,在海上,日本方面也是處於明顯劣勢。雖然哈爾西上將率領的美國太平洋艦隊主力,已經返回夏威夷的珍珠港進行休整,但肯特·休伊特將軍率領的美國大西洋艦隊主力,已經在上個月通過巴拿馬運河,調往西太平洋戰場,有效填補了哈爾西艦隊回師之後遺留的空缺,使得聯合艦隊難以趁機反撲。

至此,美國把幾乎全部的海上力量,都壓到了對日前線,美軍部署在太平洋戰場的作戰艦艇總噸位,已經高達一千萬噸以上,憑著五到六倍的噸位優勢,迫使日本海軍不得不謹慎行事。

對於日本抵抗力量來說更為不利的是,隨著蘇維埃政權的遍地開花,雖然成功發動了底層人民,投入抵抗戰爭。但也促使許多擁有大量土地的傳統門閥豪族,出於階級利益的考慮,紛紛投向了美軍的那一邊。

那些家族歷史最早能夠傳承自平安時代的門閥豪族,不僅對舊帝國政府有著根深蒂固的影響力,對人民的控制力也是強大到深入骨髓。哪怕在如今這種背叛民族的情況下,依然可以動員起不少力量投敵。他們在四國島、九州島、關西和北陸地區成功掀起了許多反革命暴動,嚴重牽制了前線的防禦作戰。

因此,為了更有效地鎮壓賣國反動勢力,應對殘酷的救國戰爭,全體抵抗力量有必要統一思想,理清組織,協調統一,以一個正常國家而非一盤散沙的姿態,將戰爭繼續進行下去。

最後,近衛文磨如此總結說,“……如果以戰國時代的狀況,來打一個比方的話,那麽織田家、武田家、今川家、北條家、伊達家和長宗我部家的地盤,目前都已經淪為了敵境。我們若是不能團結一致,而是繼續各自為戰的話,結果只能是被逐個碾碎。所以,諸君才會來到這裏,為國家的未來而進行商討……”

再接下來,就是真正的戲肉了——既然要建立新政權,那麽國體該如何確定,權力又如何分配呢?